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高層住宅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大氣上檔次,高層剛開始流行的時候,大家是擠破了頭也要住高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層樓受到了很多詬病,住過的人大多被這6大弊端所困擾,有購房想法的來一起看看:
第一,出行方式單一,對電梯的依賴性太強
高層樓的住戶出行時必須要依靠電梯,否則上下樓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會很多,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電梯故障或者小區停電時,人們的出行很難得到保障。如果物業不夠負責或者不能及時維修電梯,18層以上的住戶甚至需要租房居住,這聽起來就很痛苦,年輕住戶還好說,每天勉強能上下樓一兩次,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就很不方便。雖然市面上大部分高層都是兩梯四戶,但也避免不了此類情況發生。
第二,人口密度大,居住體驗感差
高層的層高多,總的人口密度自然也大,產生的噪音、鄰居間發生口角的機會比較多,在公共配套設施數量一定的情況下,住戶數量越多人均占有的設備數量就越少,在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人們的居住體驗避免不了要差一些。
第三,距離地面太遠,發生火災不易逃生
高層距離地面太遠,萬一發生了火災,人們又不能乘坐電梯,只能通過步梯逃生,這樣一來就浪費了很多時間;根據2.8m的層高計算,我國消防云梯的高度一般只能到達18層的位置,18層以上住戶因火勢過大被困時,只能等待消防員走上樓,成功逃生的概率也由此減少。我們都只水火無情,每浪費一秒人們的生命安全就會受到更嚴重的威脅。
第四,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大,一旦發生住戶不易生還
萬一有小孩子貪玩爬上窗戶,恰好家中的大人又沒有多加注意,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就很難得到保障,一旦掉下來生還的概率基本為零。相對而言住在一二層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即使有人不幸跌落,最起碼能保住性命。
第五,公攤面積大,住房成本高
高層比低層多出來的電梯、電梯井、過道等占用的都是公攤面積,如此高層住宅的得房率就要低于小高層和低層,人們的購房和生活成本也就由此增加。如果你本身的購房預算不足或收入不穩定,一定要謹慎選擇高層住宅。
第六,水壓小,用水困難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越高的地方水壓就越小,只能依靠小區配備的加壓設備進行輸送,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設備內部會產生大量的水垢等污漬,水的質量也很難得到保障。即使這樣遇到用水高峰期時,高層住戶家的水流也忽小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