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5日韶山訊(特派全媒體記者程放軍朱炎皇)在毛主席誕辰127周年之際,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12月25日上午10時在神圣莊嚴的韶山***廣場隆重舉行。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中國人民***航天員大隊航天員張曉光,湖南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馮毅,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湖南省人民***副省長謝衛江等出席交接儀式。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25日上午,韶山***廣場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現場,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帶領少先隊員齊聲朗誦***著名的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2013年6月,張曉光和航天員聶海勝、王亞平,正是乘坐著神舟十號飛船進入了太空。
今天的***廣場游客如織。來自四川的游客21歲的劉孜早早來到廣場觀看交接儀式,高高舉起手機拍照留念。她高興地說:“那時候我還在讀初中,我在電視上看到過航天員在太空給我們上科普課呢。沒想到今天能見到神十真容,太幸運了。”
上午10時30分,烏蘭、周建平和張曉光揭開紅綢,曾遨游太空的神十返回艙露出真容。“哇,這就是電視上看到過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劉孜高興地喊了起來。來自甘肅的游客王軍對記者說:“神十飛天那天,我在發射現場幾公里外的觀看處目睹了。今天又在韶山看到了神十,特別高興。”
記者了解到,神十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湊近細看,神十返回艙外層是細密的蜂窩狀結構,上面留有高溫灼燒后灰黑色的痕跡。返回艙側面有一個圓形小窗,叫舷窗,航天員就是透過它觀看宇宙景色、拍攝太空畫面的。頂上的艙門是航天員進出的通道。在返回艙的上部,還有兩個較大的圓形開口,這是傘艙。降落傘從這里彈出、打開,幫助返回艙安全降落。
返回艙上鑲嵌著一張銘牌,記錄著它的功績:“神舟十號返回艙2013年6月11日發射2013年6月26日返回乘組: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將我們的記憶帶回了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后,于6月1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20日10時,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的配合下,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了太空授課,演示了失重環境下一些獨特的物理現象,并進行了天地互動交流。6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隨后,開展了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我國首次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取得成功。6月26日,神十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交會對接的完成,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的完美收官,并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制階段。
交接儀式后,神十返回艙入住韶山***同志紀念館,供游客參觀。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晏曉明表示,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給了韶山一份厚重的禮物,為韶山紅色資源又增加了一大亮點。我們一定按照***總書記“感受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重要指示,把遨游過太空的神十返回艙保護好、展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