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泰山南城(今山東新泰市)人。西晉名臣,著名戰(zhàn)略家、政治家。
羊祜12歲不幸喪父,后跟隨其叔叔羊耽過日子。有一次羊祜去汶河邊玩,遇見一位老人對他說:“孺子有好相,年未60,必建大功于天下。”說完以后這位老人就不知所蹤。曾有一風水先生察看過他父親的墓地,說有帝王之氣。羊祜聽了怕招來殺身之禍,就將墓后的土圍掘斷,故意破壞墓穴的地勢。后來,那位先生從此地經(jīng)過,看了以后便說:“此家的墓地地脈雖被挖斷了,但還是能夠出一位折臂三公。”
266年司馬炎代魏建立西晉,羊祜因有扶立之功,進號為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進爵為郡公。羊祜怕引起賈充等權臣的妒嫉,固讓封公,只受侯爵。在朝為官,他總是恬淡謙讓、不矜不伐。
司馬炎稱帝后,素有吞吳之志,便積極籌劃消滅孫吳政權,統(tǒng)一全國。羊祜被調任為荊州諸軍都督。羊祜屯田興學,廣施仁德,近悅遠來,深得人心,繕甲訓兵,積極備戰(zhàn),為后來滅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羊祜曾因騎馬不慎墜地而摔斷了手臂。之后,他因功績與德行屢獲晉武帝的封賞,后果真位至太傅,而遺憾的是絕后。
后來,“折臂三公”這一典故,用來指貴官墜馬傷臂。
出處:《世說新語·術解》、《晉書·羊祜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