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小伙伴的印象中,炊事兵的任務就是做飯,整天圍著三尺灶臺,比起那些在前線沖鋒陷陣的作戰部隊,各項素質可差得遠了去了,似乎只有軍事訓練不達標的戰士,才會被分配到炊事班。哎,如果這么想的話,可就圖樣了,所謂外行看武器,內行看后勤,對于一支軍隊來說,后勤保障是戰斗力的基礎,吃飯的重要性可能不亞于先進的武器裝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炊事兵和野戰廚房。
一般的廚師,只需要會炒菜做飯就可以了,而對軍隊的炊事兵來說,光會這些可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野外可沒有現成的廚房和炊具,戰場的情況又極其復雜,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炊事兵必須自己憑空“造”一個廚房出來。這個造出來的廚房除了要提供百十來號人的吃喝,還要滿足很多要求。
首先,野外是細菌的天下,稍有不慎,食材就有可能被污染,引發中毒,造成大量非戰斗減員,所以,野戰廚房一般要選在地勢較高、平坦干燥、距離水源較近且無污染的地方。選好場地后,炊事兵們就可以搭建“廚房”了,不過在搭建廚房之前,還要特別留意蟑螂、老鼠、鐵線蟲一類的“高蛋白”,一旦發現這些“小可愛”,炊事班就要組織大范圍的滅鼠、殺蟲。
一切就緒之后,就可以挖灶臺了。在野外可用做燃料的東西一般只有柴火干草什么的,這一類東西最大的麻煩就是,冒煙。而煙是戰場上最好的信號彈,一旦煙的問題沒搞利索,就有可能把敵人的炮彈給招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無煙灶就成了每個炊事兵的必修課。無煙灶的挖法很簡單,先挖一個寬70厘米,深60厘米左右的大坑,它的主要作用是蹲進去干活,所以這個數字并不固定,要取決于你的身材,像小兵兵這種腰圍八尺的,可能就得挖大一點。大坑挖完,就要在大坑前方再挖一個小坑作為灶臺,二者的距離不固定,要根據需求靈活調整。大坑和小坑之間要貫穿,用來放柴火。然后,重點來了,小坑周圍要挖至少三條15厘米深、2-3米長的散煙道,其實說白了就是三條溝,煙在通過這幾條溝的時候就會逐漸附著、消散。挖完散煙道之后,別忘了用樹枝、麥稈把散煙道蓋好,再附上土。好了,大功告成,可以開伙做飯了。
當然,在開伙做飯之前,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取水。如果部隊駐扎地附近有河流和小溪就再好不過了,多數情況下可以直接取水,如果河流比較渾濁,那就在距離河岸1-2米的沙地上挖個小坑,坑里面滲出來的水就會干凈許多。一旦部隊駐扎地附近沒有河流,還可以嘗試去找地下水,在干旱地區,有檉柳、鈴鐺刺等灌木生長的地方,一般地下都有水,但是會比較深,可能要挖6-7米;在長有芨芨草的地方,地下2米就會有水源;蘆葦茂盛的地方,地下1米左右就能找到水;如果運氣爆棚,看到了馬蘭花一類的喜濕性植物,那用工兵鏟隨便往地下挖兩鍬,就能挖到干凈的地下水。好吧,如果實在點背,周圍什么都沒有,那就要求我們的炊事兵像貝爺那樣,用一些特種部隊的野外生存技巧去找水了。不開玩笑,合格的炊事兵同樣需要具備一定的野外生存知識,軍事素質也不弱于作戰部隊。
有了灶臺和水,是真正的主角就該登場了,那就是吃的。一般情況下,軍隊都有專門的后勤保障部門,炊事班只要把后勤部門送上來的食材做成熱飯就行了,不過嘛,戰場上的運氣不是總這么好的。如果你是炊事班班長,正在等米下鍋的時候,突然接到后勤部門的消息,說補給線被敵人封鎖,糧食一時半會送不過來,這個時候你該怎么辦?等是肯定不行的,炊事兵們必須行動起來,就地尋找食物,比如蘑菇、野菜、野果等。所以,常見且無毒的蘑菇、野菜這類東西,炊事兵必須能夠準確識別,否則部隊誤食了有毒的東西,那可不是開玩笑的。此外,不管是野菜還是野蘑菇,口感都比較一般,怎么把這些東西做得色香味俱全,絕對是個技術活,非??简灤妒卤摹肮αΑ?,當然,要是你能搞到竹鼠一類的美味給大家打打牙祭,那所有戰士都會非常感激你的。最后還要強調一點,野戰炊事班不具備***涼拌菜的條件,所有食物都必須高溫消毒,因此在野外,炊事班是不會做涼拌菜的,部隊一般也禁止食用涼拌菜。否則,多跑幾趟廁所事小,貽誤了戰機,可就麻煩了。
?
當然,軍事科技發展到現在,后勤保障裝備越來越完備,炊事兵也開始“鳥槍換炮”了。比如說,美軍早在二戰時就裝備了野戰炊事車,到現在已經發展出了攻擊廚房(AK)、快速部署廚房(RDK)、集裝箱式廚房(CK)等多種類型,可快速高效地為不同兵種提供飲食保障。而我軍也在1952年設計了馬拉炊事車,正式告別“小米加步槍”,到1983年,我軍研制完成了“83型”炊事掛車,可以在1小時內保障150人用餐,后來的97型炊事車,集車輛、廚房于一體,更加便捷靈活?,F在我軍最新型的炊事車,已經實現了多種主食的機械化加工,蒸煮一體化,更加適應中國人的飲食習慣,6人操作即可在一小時內做出幾百人的飯。未來,我軍的戰地后勤系統也會向集成化、模塊化方向發展,為我們的作戰部隊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說到這,有些小伙伴可能有問題了,既然有了這么多先進的炊事裝備,炊事兵們還用像過去那樣,背著黑鍋滿地跑了嗎?的確,有了先進裝備的支持,現在的軍隊炊事兵已經不需要“埋鍋造飯”了,但是挖灶坑、找水源等一系列基本技能,炊事兵仍然要熟練掌握。再先進的裝備也不是百分之百靠譜的,極端情況下,打仗仍然要靠人,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也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