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煙稀少的沙漠,流傳著一種神奇的生物,形狀像一根長約1.5米的大香腸,沒有頭也沒有腿,但全身都有毒,僅僅觸摸一下,就會死亡,它生活在戈壁最荒涼的地區。
據說這種生物居住在地下,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休眠狀態,只有6月和7月相對比較活躍。
最讓人恐懼的還不是它的外表,據傳,這種生物可以噴射出腐蝕性的毒液,而且還能產生強大的電流電擊獵物,沙漠中的駱駝是它常常襲擊的對象。
這種生物被稱為蒙古死亡之蟲,盡管名聲在外,但經過多方努力尋找,至今都沒有找到任何證實死亡之蟲的證據,因此,死亡之蟲的存在,也就成為待考證的千古難題。
沒有人親眼見過死亡之蟲,然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它的存在,一方面是因為流傳至今的傳說,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地球上確實存在和死亡之蟲相似的生物,那就是博比特蟲。
海洋里的死亡之蟲
博比特蟲是生活在海底的海洋生物,屬于環節動物門,多毛綱的一種蟲子。這種蟲子身上有各種顏色,深棕色、金色、紅色、綠色等等,如同擁有了漂亮的彩虹色。
在世界各地溫暖的海洋中都能找到,并以其異常巨大的體型和長度而聞名。
在外形上,博比特蟲的確非常驚人,甚至比蒙古死亡之蟲還要長。
平均長度為1米,在伊比利亞半島、澳大利亞和日本的水域中發現的博比特蟲長度可達3米,身體呈圓柱形,體寬可達2.5cm。
自19世紀以來,就被科學家認為是體型最長的多毛類動物。
迄今發現的最大的博比特蟲標本長299厘米,重433克,有673節。
2009年,在日本瀨戶漁港,它藏在了120浮舟中的其中一個。
科學家不清楚這條博比特蟲是什么時候進入這些浮舟群的,是幼年時期就已經定居在這里,還是后來才來的。
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它已經在這里生活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了。
埋伏在海底,一口能將獵物切成兩半
在英國紐基藍礁水族館,發生過非常奇怪的事情:一個珊瑚礁展示箱被嚴重破壞,珊瑚被砍斷了,里面的其他居民也都死亡了。
水族館的工作人員感覺到有什么東西正在吞噬珊瑚礁,但又不知道是什么。
為了抓住始作俑者,水族館工作人員設置了陷阱,但結果并不理想,非但沒有抓到,一條受傷的魚反而被撕成了兩半。
無奈,只能將整個魚缸里的珊瑚、巖石和植物清空,尋找罪魁禍首,最后發現了一條1米長的博比特蟲。
據水族館報道,這條1米博比特蟲可能是在很小的時候躲在一塊珊瑚里,然后進入這個魚缸,在里面偷偷生活了幾年,才長到如此大的體型。
為什么這么久都沒有被發現呢?
顯然,這和它的生活習慣有關。
一般來說,大部分時間它都生活在沙土里,當需要食物的時候,會探出身體的一部分,用頭部的5根觸須來感知它的獵物。
較小的蠕蟲和魚都是它的食物,它還以海藻和其他海草為食,當獵物稀少時,就會在洞穴表面尋找食物。
一旦發現獵物,它會用一種叫做咽的復雜的進食裝置捕捉它們。
咽可以向內翻,像手套的手指,末端有強壯鋒利的下顎,獵物很有可能被切成兩半,因為它攻擊的速度和力量非常驚人。
即使靠近的是人類,它也照樣襲擊,會狠狠地咬一口。
一旦獵物被抓住,這種生物就會將獵物拖回洞穴享用。
因此,很少有人能真正看到這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