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南三亞一位漁民捕獲了一條重近700斤的藍鰭金槍魚,魚身長1米55,腰圍近2米。被人以10萬元買走。
不過,這卻不是藍鰭金槍魚的最高價格,2019年的時候,日本豊洲市場的新年首次金槍魚拍賣會上,一尾重278公斤的青森大間產藍鰭金槍魚(大間の本鮪),以3億3360萬円的天價成交,折合人民幣約2100萬元,創(chuàng)造了魚類價格歷史紀錄。
為什么一尾金槍魚可以拍出如此天價?
金槍魚天價的原因如果把魚類比作汽車,那金槍魚就是其中的“法拉利跑車”—馬力強勁、線條流暢、為速度而生。
金槍魚也俗稱“鮪[wěi]魚”,狹義上的金槍魚也就是日語里的“マグロ”,包括金槍魚屬?下的八個種:黃鰭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長鰭金槍魚、長腰金槍魚和黑鰭金槍魚。黃鰭金槍魚和大眼金槍魚屬于中型金槍魚,一般體長1-1.5米,而長鰭金槍魚、長腰金槍魚和黑鰭金槍魚屬于小型金槍魚。
除了這五種之外,剩下的最為聞名熟知的三種并稱“藍鰭金槍魚”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和南方藍鰭金槍魚,這三種都是大型金槍魚其中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體形最大,有記錄的最大體長可達3.5米,重680公斤,它們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墨西哥灣等溫帶和熱帶海域。而最小的南方藍鰭金槍魚,體長也達到了2.5米,重量可以達到。260公斤,
金槍魚游動速度極快,如黃鰭金槍魚的游速可達75千米/小時,而且能長時間保持較高速度。至于代價,就是“根本停不下來”。金槍魚自打破卵而出,一輩子都在游泳,從不休息,否則就會憋死——為滿足快速游動時的巨大耗氧量,金槍魚不像大多數(shù)魚類那樣通過口腔、鰓蓋的一張一合來呼吸,而必須時刻張開嘴用力游動,讓水從口中流入,然后再流過鰓,由鰓吸取水中的氧氣。
這也讓金槍魚魚肉呈現(xiàn)出深紅色。那是因為這些魚的白肌細胞中富含一種物質--肌紅素(Myoglobin),肌紅素對氧氣的親和力遠大于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能夠幫助肌肉組織儲存氧氣,來滿足它們遠距離高速巡游的耗氧需求。
金槍魚的體型越大,平均脂含量越高,赤身部分的肉色越深,口感越濃厚,更符合所謂的高品質標準,適合刺身,以藍鰭金槍魚為例子,平均脂含量可達15-20%,幾乎是后幾種金槍魚脂含量的2-5倍,所以口感肥美,這也是藍鰭金槍魚倍受青睞的原因。
而體型越小,脂含量越低,肉色越淺,口感越清淡,越大幾率成為罐頭,比如長鰭金槍魚。
金槍魚正面臨絕種危機每年日本的金槍魚消費量幾乎占到了全球的五分之一,由于日本長期過量捕撈金槍魚幼魚,導致日本沿海的金槍魚捕撈量十年來持續(xù)減少,所以日本漁民不惜駕駛遠洋船,前往太平洋深海區(qū)域進行捕撈,再由專門的運輸船將捕獲的金槍魚運回港口。
這也導致金槍魚的數(shù)量不斷減少,因為數(shù)量太少,捕撈的成本太高,這也是為什么藍鰭金槍魚的價格如此高昂的原因。
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已將北方藍鰭金槍魚列為瀕危級別(EN),而將南方藍鰭金槍魚列為了極危級別(CR),僅次于野外滅絕,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和大眼金槍魚屬于易危級別(VU)。
藍鰭金槍魚是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物鏈上的重要一環(huán),它吃一些小的魚類和甲殼類動物。如果它最終滅絕,相關海域的生態(tài)平衡可能遭到破壞。
然而,“極危”這個警告根本擋不住日本餐桌的需求。藍鰭金槍魚被認為是壽司和生魚片的頂級食材,一條大魚能賣出天價。在經濟利益***下,日本漁船依然大量捕撈藍鰭金槍魚,捕撈量遠超國際協(xié)商的配額,更加劇了金槍魚的危機。
數(shù)據(jù)顯示,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在1961年的成魚資源量約有16萬噸,而到2014年只有約1.7萬噸,因此現(xiàn)在捕撈到的已多是幼魚。
日本依然不愿放棄捕撈金槍魚這也讓日本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然而面對全球的指責,日本依然不同意調低捕撈配額,認為,這是在“否定他們的飲食文化”。這也導致一些國家提出的藍鰭金槍魚保護方案無果而終。
其實就算從實際利益出發(fā),保護藍鰭金槍魚也更有好處。如果現(xiàn)在放過那些只有1歲的藍鰭金槍魚,等5年后再捕撈,這些金槍魚的個頭和單價都會增加不少,估計銷售金額會增加到現(xiàn)在的約70倍。同時,6歲的金槍魚已多次產卵,對資源恢復大有裨益,消費者也能可持續(xù)地獲得食材。
日本如此頑固,如此下去,總有一天藍鰭金槍魚會從餐桌上消失。奧斯卡獲獎紀錄片《海豚灣》讓全世界看到日本***放縱少數(shù)漁民殘殺海豚的事實,藍鰭金槍魚的遭遇讓人們看到了又一個類似“海豚灣”的慘劇在日本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