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初一上生物課的時候,講到人體生理衛生,女生低頭,男生偷笑,那場面真是一言難盡啊。
生物課考人體構造,有個男生交了白卷,老師氣得捶胸頓足,“你自己是怎么長的都不知道嗎?不知道低頭看,作弊會不會?”真是氣瘋了。
不同于其他科目,生物講到人類自己的時候,總是給人一種抹不開面的神秘感。不過國外有一位女教師就推陳出新,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人體構造,也是蠻拼的。
女教師穿人體器官服上課,學生低頭不敢看這位美女教師來自西班牙,叫維羅妮卡,至今已經擁有15年的教學經驗了,是資深的生物老師。她在教學中也遇到了同樣的尷尬。
為了讓同學們擺脫枯燥的課本,尤其是更好地學習人體構造常識,她大膽地從某寶購進了一套人體器官衣服,上面五臟六腑都很齊全。
維羅妮卡一邊講解知識,一邊指向自己的身體,有時是腸子,有時是肺部,可以說是很形象了。自從她穿這套衣服去上課,就引起了學校的轟動。
在課堂上學生們反映呈兩極化,有的學生低頭不敢看,有些不好意思,畢竟有些“***”;而有的則是非常活躍,向老師提出各種小問號。
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能接受這種授課方式的,還有其他年級的學生聽說后,趁著課間跑來圍觀,有幾分羨慕,幾分好奇。
不過這件事情引起了部分家長的不滿,認為女教師嘩眾取寵,十分不雅。而對于此羅維妮卡則是用成績證明了自己,學期末生物成績猛長,還有什么可說的?
對此網友的評論也是十分歡樂,有的說“秀兒,是你嗎?”“國內也該考慮引進下,自己做的衣服,在國外熱銷,虧不虧?”
專家質疑尺度過大,其實家長在性教育上存在這幾個誤區對此有專家提出質疑,因為講到人體生理構造時正值青春期,在國內也差不多是初中生的樣子,老師穿成這樣,是否尺度過大了呢,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咋辦?
很多家長“談性色變”,存在這樣幾個誤區——
1)孩子問起來躲躲閃閃,從不正面回應
有的會說,這我哪懂啊?或者父母相互推脫,“問你媽去”“問你爸去”。還有的家長慣會甩鍋,會和孩子說,等你上生物課就懂了。
結果孩子上課后依然懵懵懂懂,迷迷糊糊。這樣很可能勾起孩子更大的好奇心,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和引導,可能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也缺乏男女界限的概念。
2)對孩子的問題大加訓斥,深以為恥
個別家長在面對孩子這方面的“無理要求”時,會大聲呵斥,讓孩子誤以為這是一個禁區,是羞恥的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將來在感情和婚姻中也會受到影響,可能產生很多偏執的認知,比如對親密接觸感到排斥,甚至憎恨異性等。
?Tips:正面和孩子溝通,從小就明確教會孩子哪些是隱私部位,不允許他人觸碰,知道自我保護;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可以和他談愛,同時也要談家庭和責任。
3)不把性教育當回事,不懂得避諱
蒙臺梭利認為:孩子在3~5歲會進入性別意識敏感期,開始知道男女有別,并表現出性好奇,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但一些家長卻認為,孩子尚小,什么都不懂,或者說這是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可避諱的。因此在洗澡、換衣服等涉及私密事情時從不躲避。
女大不避父,男大不避母,會造成孩子的性早熟,從而影響身心健康。
?Tips:可以通過繪本等形式,給孩子講解生命的起源,讓孩子有個正確的認識。即便是親生父母,也要親密有度,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如何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身體?讓孩子認識身體的過程,其實也是性教育的一部分,同時還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促進自身身體機能的開發,保障身體健康。
這件事情不用等到生物課,從小就該培養了。糖媽推薦兒童繪本《我們的身體》!
這本書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5分,從生命的起源開始講起,對人體骨骼、肌肉、消化等各部分做了妙趣橫生的講解。對于男孩、女孩的身體特征也有展示哦。
作為孩子生物學或者說性教育的啟蒙繪本,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書籍設計非常緊俏,拉拉頁一拉就能看到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轉轉頁能顯示豐富的面部表情。
還有香味紙片呢,能讓小讀者邊玩邊學,充滿興趣地探索關于身體的知識!小寶寶可以用來認識身體,學習各個器官怎么說,大一點的是性教育啟蒙,再大些是生物學基礎課。
簡直是萬金油的兒童繪本了,平時領孩子吃頓大餐都好幾百元,趁著六一八有活動,感興趣的父母可以戳一戳下方鏈接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