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鸚鵡熱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主要是由革蘭陰性菌胞內寄生的鸚鵡熱衣原體引起。鳥類、家禽及野生動物均可攜帶并感染,人類經呼吸道吸入或密切接觸可發生人畜傳染,人與人之間的傳染也存在可能性,但相對罕見。關于鸚鵡熱的臨床表現和治療,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流行病學鸚鵡熱衣原體可影響任何年齡和性別的人群,但發病率在中年達到高峰,年齡范圍為35-55歲。該病原體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發現,且隨著動物的遷徙,寵物鳥類飼養的不斷增加,鸚鵡熱衣原體感染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2臨床表現人類感染鸚鵡熱衣原體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系統疾病,但臨床表現可有不同。鸚鵡熱衣原體具有很強的致病性,感染者多出現畏寒、咽痛及頭痛等類似流感樣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導致肺炎、心內膜炎和腦炎等多種并發癥,并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從無癥狀到暴發性侵襲性疾病的平均潛伏期為5-14天。其他癥狀還包括精神狀態改變、頸強直、畏光、肝脾腫大和咽炎等。
鸚鵡熱衣原體可影響全身多個系統和器官,臨床表現如下:
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時可表現為腦膜炎、小腦共濟失調、顱神經麻痹、橫紋肌炎、格林巴利綜合癥以及癲癇。
呼吸系統表現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衰竭和膿毒性休克。
心臟受累時可變現為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和主動脈炎。
腎臟和消化系統表現包括急性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功能衰竭、腎小球腎炎、肝炎、胰腺炎以及急腹癥。
血液系統表現有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脾腫大和嗜血細胞綜合征。
風濕病表現包括反應性關節炎和多動脈炎。
3診斷鸚鵡熱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為非特異性的,可顯示肝功能異常、貧血以及白細胞減少。多數鸚鵡熱衣原體肺炎的胸部X線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肺部浸潤,同樣不具備特異性。
盡管鸚鵡熱衣原體感染與鳥類接觸密切相關,但這并不是診斷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在大量野生鳥類生活的地區。多數患者的診斷基于病史、職業、愛好、旅行史以及高度的疑診指數。
美國疾控中心(CDC)發布的鸚鵡熱診斷指南指出,在適當的臨床情況下,符合下列任一標準即可診斷:
①從呼吸道分泌物中分離出致病菌
②通過補體結合試驗(CFT)或微量免疫熒光(MIF)檢測間隔2周采集的血清樣本之間的抗體滴度增加4倍或更多
③MIF檢測單一IgM抗體滴度為1:16或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鸚鵡熱衣原體普通細菌培養檢出率低;細胞培養耗時,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級要求高,無法常規開展;血清學試驗早期診斷價值低,適合回顧性診斷。
4治療和預后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治療主要基于細胞內活性,藥代動力學以及臨床試驗的證據,推薦四環素類抗生素,在無禁忌證的患者中推薦應用強力霉素。病例報告顯示,多數感染者的發熱和臨床癥狀在治療的48h內改善。對于不能應用四環素類藥物的患者,可選擇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和紅霉素。治療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三線抗生素包括喹諾酮類藥物,其療效低于四環素和大環內酯類藥物。
鸚鵡熱的預后主要取決于患者的嚴重程度、合并癥以及治療和支持性護理的時間。盡管應用抗生素治療,據估計其死亡率為1%。
參考資料:
1.huJ,YarrarapuSNS,DurraniMI.Psittacosis.[Updated2021Jan5].In:StatPearls[Internet].TreasureIsland(FL):StatPearlsPublishing;2021Jan-.
2.張戈,朱良梅,周晶.等.鸚鵡熱衣原體肺炎危重癥病例的救治與護理.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20.13(2):134-136.
3.StewardsonAJ,GraysonML.InfectDisClinNorthAm.2010Mar;24(1):7-25.doi:10.1016/j.idc.2009.10.003.
BalsamoG,MaxtedAM,etal.CompendiumofMeasurestoControlChlamydiapsittaciInfectionAmongHumans(Psittacosis)andPetBirds(AvianChlamydiosis),2017.JAvianMedSurg.2017Sep;31(3):262-282.doi:10.1647/21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