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陶文俎字##俎虞侯夨簋##殷墟M54號亞長墓葬#吳回##婦好##殉狗葬##蜈蚣##泰伯#
原創不易,支持請按“關注”,和我一起發掘古文字的秘密吧!
{上圖1為三星堆陶文。圖2為青銅器“俎虞侯夨簋銘文”俎字}
前言:
文物對比,文字對比,是追蹤三星堆人族群遷徙下落的研究方式
{上圖為三星堆1號2號埋葬坑}
三星堆人族群,將自己的財富埋葬于此。
可是,在堆積隱藏財富的周邊地區,卻沒有發現任何一具古人類的遺骸。
三星堆人族群的首領,他的尸骨遺骸并不在在三星堆的1號2號埋葬坑里,他去了哪里?
同一個家族歷史和文化的本質,是繼承和傳承。
通過識讀三星堆文字和其它文物對比,就能知道三星堆文明結束之后,三星堆人族群的后裔去向。
例如: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眼睛”圖案,就能在河南省安陽市商代M54號墓葬里尋找到。
一:三星堆陶文“俎{zǔ}”,是新石器時代至于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家具。
以上三星堆陶文,讀作“且”字。
{上圖為距今5300年前浙江良渚陶器文字“且”字,藏于哈佛大學。}
三星堆文明和三星堆文字,是對浙江良渚文化和文字的衍生。
于距今5300年前,余杭良渚陶文里就有“{且}”字。
《說文解字》且:從幾,足有二橫,一其下地也。通假“俎”字。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上圖為家具茶幾}
【揚子·方言】俎:幾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杫,杫音賜。
“俎{zǔ}”字,源于古代四川成都人和陜西漢中人的方言,詞義是指“幾”和“杫”,也就是中國現代家具矮座茶幾的模樣。新石器時代至于春秋戰國時期,“俎”是專門在祭祀儀式里使用的家具器具。
《方言》杫{zhǐ}:俎幾也。祭祀所用的禮器。
{上圖1為身著絲綢刺繡“幾”字面料衣的伊朗埃蘭文化時期跪持器皿公牛銀器雕像,
距今5.1年-4.9千年,考古出土于伊朗西南部。圖2,3為“幾”字。}
{上圖為商代青銅器銘文“俎,己”}
“俎”,作為家具也叫做“幾{茶幾}”。
5000年前伊朗公牛銀器表面浮雕的“幾”字,詞義是指“俎”字。
伊朗公牛是跽座{跪坐}的狀態,一個人跪坐著,前面放一個茶幾{俎}家具,就可以擺放飯菜吃飯,喝茶,祭祖。
三星堆遺址,出土最多的青銅器,是“牛首”青銅器。
【上圖為伊拉克蘇美爾阿卡德帝國距今4334年-4193年前后的青銅器“俎”。】
伊拉克距今4334年的青銅器俎{茶幾},表面刻畫有漁網的圖案,是對良渚陶刻文化的繼承。
《山海經·海外西經》:祭操俎。
《山海經,海外西經》的內容,記載了西亞伊拉克地區的上古歷史。于距今4334年前后的伊拉克人在舉行祭祀儀式的時候,也使用青銅器家具“俎”。
{上圖為殷墟婦好墓葬青銅斧“戚”。}
《說文》戚:斧也。
《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女祭、女戚{女人執斧}在其北,居兩水間,戚{斧}操魚,祭操俎。
{上圖為三星堆金杖圖案}
《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上古時期西亞伊拉克的人物“形天和帝”在戰爭之后{帝獲勝},“帝”的女祭師們在河水的2岸邊舉行了祭祀儀式。女祭師用斧頭{戚}將魚處理好,放在家具青銅器“俎{茶幾案板}”上,兩手操起“俎”,敬告蒼天,禱告并慶祝“帝”的勝利。
三星堆金杖上的魚,被弓箭射殺了,是指:“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于距今3500年-3200年前后的三星堆人族群,就像是砧板上的魚,面臨商王朝軍隊的射殺和斬殺。
【集韻】【類篇】杫:想氏切,音徙。
“俎{杫}”,尺寸和體積不大,屬于移動器和“遷徙器”的家具。人們遷徙到哪里,就將家具“俎”遷徙到哪里,隨身攜帶。
二:“俎”字,不能錯誤地讀作“宜”字。
{1}青銅器“俎虞侯夨簋”。于距今2700年前的江蘇省鎮江宜興市,原始地名為“俎興”。
【爾雅·釋詁】宜:事也。
{上圖1為中國博物館珍藏的西周早期青銅器。圖2為銘文“俎”字。}
三星堆陶文“俎”字,被現代古文字學家們錯誤地讀作“宜”字。
西周早期青銅器“俎侯虞夨簋”,也被錯誤的識讀為“宜侯虞夨簋”。一字之差,一字讀錯,真實的歷史,就被掩蓋起來了。
“宜”字,詞義是指事物和事情的“事”字。
“俎”字,詞義是指人類的家具“案幾茶幾”。
青銅器“宜侯夨簋”于1954年6月在江蘇鎮江大港鎮煙墩山出土,共有銘文120余字,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江蘇“宜興市”和鎮江市在古代,同屬于一個行政區。1956年2月,宜興縣屬鎮江專區。
惟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圖,遂省東或(國)圖。王卜于宜{俎}口土南。王令虞侯矢曰:〔遷?侯於宜{俎},,,,作虞{吳}公父丁尊。
于距今2700年前后的“宜興”市,原始地名叫做“俎興”。吳人族群在安徽省阜陽市“歸子國”遺址地區打敗了周王朝的軍隊,得到了合法的分封,遷徙來到“俎興{宜興}”地區,建立了“勾吳{虞}”國。
吳國歷任的國王,世襲的小名皆叫做“俎”。
{2}四川省宜賓市的原始地名是“俎止”。
{上圖為四川省宜賓市的地理位置圖}
宜賓,四川省轄地級市,地處云貴川三省結合部,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
(賓{賓}:形聲。從貝,(mián)聲。甲骨文字形,會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來到屋下,即賓客到門。金文將“止”改為“貝”,小篆從之。王國維說:“金文及小篆易從止為從貝者,乃后起之字。}
于距今5000年-3400年前后,三星堆人織造的布匹商品,由成都平原出發,經云南省蒙自往越南紅河出??谶\輸。當時路過的地點,叫做“俎,止{杫}”,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宜賓”。
宜賓的“賓”字,甲骨文,從“止”字,篆書從“貝”字,現代漢字從“兵”字。
{上圖為中國小木板凳,俎。}
四川方言“俎{zǔ}”,又稱為“杫{zhǐ}”,是指木板做的“小幾{小長板凳}”,是三星堆人當年運輸布匹商品,在路邊跪坐于地上吃飯,盛放飯菜的案幾家具。跪坐著喝酒,也用家具木“俎”。
{上圖1為古代人物跪坐在“俎”邊的照片.圖2為三星堆青銅人跽座}
俎,三星堆人為跽座{跪坐}的方式,專門設計的家具。
切莫將“俎”,錯誤地識讀為“宜”。研究歷史,必須精確。
{3}湖北省宜昌的原始地名是“俎都”
{上圖為1988年湖北宜昌當陽縣趙巷4號墓葬出土的木俎,藏于宜昌博物館}
宜昌市考古發現了距今3000年前后的墓葬,出土了木“俎”。
宜昌博物館里,珍藏有很多繼承三星堆文明的,距今3000年前后的文物,以后再講。
于距今3000年前后,三星堆人族群長房頭首領的子孫后裔們,從山西省絳縣逃難來到湖北省當陽縣暫居,墓葬出土的以上木家具,叫做“俎”。
三:于距今3200年前后,三星堆人首領“俎{吳回}”的埋葬地,在殷墟M54號墓葬。
{上圖為商朝青銅器“俎”,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現藏于日本。}
商代青銅器最大的特點,就是鑄造該器物的主人,會在青銅器的表體上,浮雕屬于自己家族的動物族徽{十二生肖}。
無論盜墓賊在哪里盜竊了青銅器,皆可以按照青銅器上浮雕的動物“族徽”圖案,來判定該青銅器的原始出土地。
{上圖為商代青銅器“俎”的局部}
以上這件青銅器“俎”,在器表浮雕有“卷角羊的羊首”圖案,是由三星堆3號埋葬坑的主人所鑄造。他鑄造這件青銅器“俎”,是贈送給“婦好和吳回{俎}”結婚的禮物。
{上圖為殷墟M54號墓葬的地理位置圖}
殷墟M54號亞長墓葬,位于花園莊,東距洹河100米,西北距離婦好墓葬500米。
【集韻】杫{俎}:渚市切,音止。
《甲骨文合集》:“王,叀沚,伐巴方。
:“乙丑卜,貞:囗以,沚或,伐固受祐?!保ù?164):“甲子貞:王,從沚。或在月?!保☉?5.12):“癸酉貞:王,從沚或,伐召方?!保ň┙?395)
現代的古文字學家們,讀錯了殷墟《花園莊甲骨文》里的文字。
學者們的將殷墟《花園莊甲骨文》里的“止{杫,俎}”字,錯誤的讀成了“沚”字。
小渚曰沚?!墩f文》
水中的小塊陸地,是指“沚”。
甲骨文“止”,字義是指“杫”字,是指木制的茶幾型家具“俎”。
于距今3220年前后,三星堆人族群大房頭的首領,小名叫做“俎”,大名叫做“吳回”。
商王武丁和盟友婦號聯軍,打敗了“俎”率領的三星堆人族群。
{上圖為婦好墓葬和亞長墓葬出土相同文物的圖片。}
“俎{吳回}”,在戰爭中被俘虜。商王武丁招降了“俎”,并將盟友婦號許配給“俎”做妻子。
{上圖為婦好墓葬出土的玉人}
三星堆人,是跽座{跪坐}的方式。婦好墓葬出土的跽座玉人,是對三星堆人族群的寫實。
“俎”和三星堆人,成為了商王武丁的雇傭軍,替商王朝賣命四處打仗。
“俎{吳回}”,最后死于戰場,失去了右臂。
{上圖為“青銅手”,殘長13.2,寬6.8厘米,2000年安陽殷墟花園莊東地54號墓出土}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人,名吳回,奇左,是無右臂?!?/p>
考古學家們發現,M54號墓葬的主人,失去了右臂,就用青銅器做了一個假手,放置在缺失的右臂上{詳見殷墟M54號墓葬的考古報告}。
{上圖為殷墟M54號墓葬青銅器假手和三星堆青銅鳥對比}
“亞長”青銅右手的手掌上,浮雕有遺址鸕鶿的眼睛,和三星堆青銅鸕鶿的眼睛造型相同。
“亞長”墓葬,是對三星堆青銅文明的再反映和再體現。
三:殷墟M54號墓葬的殉狗葬。
{上圖為M54號墓葬的狗殉葬坑}
考古隊員在殷墟M54號墓葬發現了9條殉狗,在腰坑中,也發現了1條殉狗,朝向與墓主人正好相反。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人,名吳回,奇左。
甲骨文“奇”字,詞義衍生為“猗{yī}”字,詞義為“狗”。
(猗:形聲。從犬,奇聲。本義:***過的狗),同本義。
猗,犬也。——《說文》
“有人,名吳回,奇左”,是指吳回在死后,在他墓葬的左側,有狗殉葬{奇左,猗左}。
四:“亞長”和勾吳,亞長與泰伯{太伯}。
{上圖1為亞長墓葬出土的青銅器鉤子。圖2為狗。}
“勾”字,是鉤子和狗的字根。
M54號墓葬的主人“亞長”,他的后裔們在距今2700年前建立的國家叫做“勾吳”國。
{上圖為婦好墓葬出土的青銅器鉤子}
婦號,她的丈夫,是M54號墓葬的主人“吳回{俎}”。
吳回{俎},號稱“勾吳”人族群。
婦好墓葬出土的青銅器鉤子,是對她丈夫“吳回”的紀念。
{上圖為三星堆3號坑新出的青銅器鉤子}
三星堆3號埋葬坑新出的青銅器鉤子,證實了三星堆“勾吳人”族群的存在。
引用:《史記,吳太伯》呉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暦之兄也。季歴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暦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犇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暦。季暦果立,是爲王季,而昌爲文王。太伯之犇荊蠻,自號句呉。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爲呉太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泰:他蓋切,音太。
{閑話:大部分的歷史愛好者包括考古者,不認識甲骨文。所以,看《史記》這種簡單且不用動腦筋的書,就成為了一種習慣??磿患m錯的人,叫做“愚書者”。}
“吳太伯”,是三星堆大房頭的首領,大名叫做“吳回”,小名叫做“俎”。
吳太伯,跟西周王室,沒有半點親戚關系,也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三星堆二房頭的族人,號稱楚人,首領名叫“楚公午”,小名叫做“屰”。
三星堆二房頭的小孩子楚人,稱呼三星堆大房頭的勾吳人男子為“大伯”,也叫“太伯”和“太伯”。
{上圖為殷墟M54號墓葬青銅器銘文“亞長”}
“長{zhǎng}”字,字義為“大,太,泰”。
“亞長”,是三星堆長房頭人的首領。楚人,是二房頭,又叫“季”,或者“幺房頭”。
五:殷墟“亞長吳回”與吳公{蜈蚣}
{上圖1為殷墟亞長墓葬出土的青銅器牛。圖2,3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三牛尊”}
三星堆人族群,統一的動物族徽,是青銅器“公水?!?。
“亞長”墓葬出土的青銅器公水牛,是對三星堆青銅器文明的繼承,是同一個家族的東西。
“亞長吳回”,是三星堆大房頭勾吳人族群的首領。
{上圖1,2為亞長青銅器牛的素描。圖3為蜈蚣}
亞長墓葬青銅器牛背上浮雕的圖案,是一只蜈蚣和一只虎的綜合體。
“蜈蚣”,字根是“吳公”。中國人稱謂男子為“公”。吳公,是春秋時期吳國人的祖先“吳回”。
亞長吳回{俎},他的老婆,是婦好,是“虎{母老虎}”。
{上圖為婦好墓葬出土的玉虎}
吳回{俎}和妻子婦好{號}生下的孩子,后期鑄造青銅器,就會在牛背上騎著一只虎。
{上圖為江西省吳城商代青銅器,“牛背虎”,藏于江西省博物館。}
三星堆人后裔們的歷史,將從河南省安陽市轉移到江西省吳城遺址地區,再創輝煌。
結束語:
識讀文字,是破解三星堆文明的唯一途徑
歷史學研究,遲早要回到以“證據”來“證實”文明的層面。
空口說白話的歷史學研究文章,只是個人的臆想。
三星堆文字庫,遠遠超過了殷墟甲骨文字文字庫的體量。
只有識讀三星堆文字,才能摸索到走進三星堆文明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