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發于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郭富城,作為昔日的“亞洲舞王”,曾霸占香港樂壇多年的“四大天王”之一,雖然已經離開樂壇多年,但他仍在電影里書寫著傳奇。
早期的郭天王走的是“優質偶像”的人設,《九一神雕俠侶》里的殺手銀狐,《風云雄霸天下》里的步驚云,都是瀟灑帥氣的造型。
此時的郭富城遠算不上演技派,就像有些人說的,只是“會演戲的偶像”罷了。
很多人把2005年為郭富城贏得影帝的《三岔口》視為演員生涯的突破,但在皮哥看來,2006年的《父子》才是郭天王真正的“突破之作”。
這次他真正扔掉了偶像的漂亮臉蛋,用幾乎“破相式”的演技,完成了一個偶像到演技派演員的命運轉折。
嗜賭成性的阿勝(郭富城飾演)是一家小餐館的廚師,脾氣火爆的他因為沉溺賭博而欠下一***債,經常是妻子阿蓮替他償還。
為家庭操勞多年的阿蓮再也無法忍受這一切,她不止一次的想過要逃離這個毫無希望的家。
她聽過阿勝無數次向自己保證要痛改前非,給她一個好的生活,甚至以“剁手”來明志,但如今阿蓮對這些虛無的承諾已經厭倦。
在這個即將面臨分崩離析的家庭里,受傷害最深的其實是他們的兒子阿寶。
在影片一開場,父親騎車帶著阿寶出門游玩,阿寶手中的風車隨風轉動,一切看上去安逸美好。
但自行車突然歪倒把阿寶摔下來,阿寶猛然驚醒,原來這不過是他的夢。
夢終究是夢,在現實面前,即便是如此卑微的幸福都難以實現,他還記得母親剛和他在門前合影,如今卻已不知去向。
阿蓮終究離開了,盡管滿懷對兒子的歉疚,但她仍然選擇到情人身邊,追尋自己所期待的美好未來。
有趣的是,阿蓮的情人也是由郭富城飾演,西裝革履,金絲眼鏡,精英人士的模樣和阿勝完全是兩種境遇。
阿蓮的離開對這個家庭是巨大的打擊,昏黃的燈光下父子二人的靜默令人窒息,而面對父親的暴怒,阿寶只能用哭泣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和杜琪峰導演的《阿郎的故事》相似,本片也是講述母親缺席的情況下父與子的相處,但相較前者的溫情,本片更加殘酷,讓人難以承受。
阿寶承受著這個年齡本不該面對的事情,他被討債的人嚇得躲在廁所,被校車司機責罵沒有交學費,他心驚膽戰地看著這一切,卻不知能做些什么······
為了躲債,阿勝帶著阿寶離開了這里,住進了房租便宜的簡陋旅館。
在這里阿勝認識了隔壁的***,兩個潦倒的人抱團取暖,用***填補生活的空虛和苦悶。
但阿勝并不打算和***有進一步的關系,阿蓮的離開讓阿勝對愛情不敢再抱有幻想。
影片借父與子的“家庭故事”,勾勒出社會底層人的生動群像,從而折射了關于家庭、階級等種種社會問題。
如果有機會,底層的他們怎能不想改變困境,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比如阿蓮,她希望從提心吊膽的日子里脫身,過上安逸舒適的日子。
還有阿勝,他希望到英國打工,賺上一大筆錢,讓自己和兒子過上好的生活。
但還沒等他動身,就被追債的人逮住痛打一頓,國外的淘金夢也隨之破滅。
人生哪有如此圓滿,即便已經足夠掙扎難熬,生活有時候還會再踩上一腳,讓你在泥坑里越陷越深。
為了維持生計,阿勝想出各種手段賺錢:比如把***介紹給別人,從中謀取利益。
再后來他想到一個更損的招,那就是讓阿寶去偷東西。
在阿勝看來,這沒什么大不了,為了活著又有何不可呢?
生活的艱難蒙蔽了阿勝的雙眼,他把阿寶一手推入深淵,完全沒有想過這會不會毀掉阿寶的未來。
阿寶是抗拒的,但在他的意識里父親是權威,是他的依靠,他不能也不應該違背父親。
在父親的催促下,阿寶悄悄潛入一戶人家偷東西,卻因為偷的是“假貨”遭到阿勝的一頓訓斥。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阿勝就這么一步步把阿寶引入了不歸路······
《父子》不是溫情脈脈的治愈系,盡管有相伴而行的溫暖時刻,但大多數時候時間是沉重、壓抑的,甚至令人憤怒。
比如阿寶與阿蓮的團聚,本該是足夠煽情的母子重聚,但看著阿蓮和情人的結婚照,阿寶的喜悅漸漸消沉。
他開始怨恨母親的自私,尤其在得知母親懷上了小寶寶,更是覺得母親已經拋棄了他。
一句令人心酸的”我恨你“,足以讓我們看到母子間難以消弭的裂痕。
更讓人抓狂的是阿勝,他曾一次次無比堅定的立下誓言,卻一次次讓家人和觀眾失望。
他保證讓阿寶過上更好的生活,告訴阿寶一定要好好讀書,以后要有出息。
緊接著,他就逼著阿寶到有錢人家去偷東西,剛剛說過的那番話仿佛只是我們的幻覺。
這一次阿寶沒有那么幸運,他被戶主發現后打得不省人事,警察也隨之趕來,阿勝見狀卻倉皇離開······
看似兇神惡煞,但骨子里卻懦弱不堪,阿勝從沒想過如何面對現實的一切,總是想盡辦法逃避。
他缺乏直面現實的勇氣,作為丈夫、作為父親,他逃避自己應盡的責任,把問題都歸咎于他人,歸咎于命運。
皮哥覺得,當初阿蓮離開他或許顯得有些自私,但換做他人,想必也會做出這般選擇。
畢竟空口無憑的愛情在現實中,實在是太不堪一擊。
影片最揪心的一幕發生在阿勝去少管所探視阿寶,他再次懺悔,再次自責,但阿寶接下來的舉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阿寶撲到爸爸身上用力撕咬他的耳朵,聲嘶力竭的哭喊著“為什么要我去偷東西”,言語間充滿憤怒和悲傷。
阿勝很久都緩不過神來,他第一次這樣哭得這么傷心,為了自己,更為了被他親手毀掉的家庭。
河邊的相視而笑,街上的牽手同行,家中的相擁而泣,父子的往事在片中不斷飛快地閃回,讓人空留唏噓。
父子離心,親人離散,世間最殘忍的莫過于此了。
影片以十年后作為故事的終點,長大的阿寶離開少管所,去彌補曾經犯下的過錯。
他把當時偷走的手表贖回還給原主人,同時又打聽到了父親的下落。
聽說老爸現在結了婚,也找到一份工作,或許正是10年前阿寶的歇斯底里,讓阿勝有了如今的生活。
但以犧牲親情為代價的自我救贖,難免還是沉重了些。
影片沒有給這個故事畫上一個句號,而是以留白給予觀眾無限遐思······
導演譚家明從報紙上”父親教唆兒子偷竊“的社會新聞中得到靈感,經過十年的醞釀,才得以呈現這個故事。
就像他在影片的序言中所說,希望電影給觀眾的觸動“不是傷感的沉溺,而是清醒的感動”。
在城市的萬家燈火里,其實每天都在上演著這樣的故事。
在冰冷現實的溝壑中,如何維系親情不被傷害,不被物質和利益所扭曲?
這不僅是阿寶,更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回歸到郭富城的演技,
不同于在電影《三岔口》中郭富城始終還保留著偶像的影子,
《父子》時,郭富城則完全丟掉了偶像的殼,他打扮邋遢、動作粗魯,動輒就爆臟話,化身為渾渾噩噩的無業游民阿勝。
這樣不修邊幅“丑陋”形象完全顛覆了人們對他以往的認知,不漏痕跡的表演,也觀眾觀眾與業內真正對他刮目相看。
電影《父子》上映后,一舉拿下香港金像獎,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多個大獎,一時光芒萬丈,這也令他完成了演藝生涯的大跳躍。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阿志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