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福州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全市設置幾千個采樣點,市民連夜排隊,醫護人員、基層干部、志愿者通宵達旦,全力實現“應檢盡檢”目標。
核酸采樣緊鑼密鼓,檢測更是快馬加鞭。21日,記者來到位于瑯岐的福州市第一醫院城市核酸檢測基地,探訪從咽拭子到檢測報告單的轉變過程,看看檢測基地的標本“漂流記”。
完成信息錄入的樣本進行裝箱,送往指定艙內檢測。記者陳暖攝
接收:消毒后錄入標本信息
在市民看來,前往采樣點完成信息***、采樣,等待核酸檢測報告,就完成了核酸檢測的全過程。
事實上,完成核酸檢測的信息***和采樣,僅僅是核酸檢測的前奏。對于核酸檢測實驗室工作人員來說,從標本抵達檢測基地的那一刻起,真正的“戰斗”才悄然打響。
安全接收標本是關鍵一步。當一輛輛裝有標本轉運箱的運輸車到達以后,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開始接收標本。“標本是被雙層密封包送過來的,噴灑酒精做好消毒后,要逐一錄入信息。”福州市第一醫院檢驗科主任陳勇說,別小看了這一步驟,因為錄入信息可以保證標本無誤,能夠快速精準實現陽性標本的溯源和復核。
據了解,作為承擔全市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任務的基地之一,該基地日最高檢測能力可達3萬管,按照10合1、20合1的混采檢測技術,每天可完成30萬人次至60萬人次的核酸標本檢測。
提取:20分鐘就能提取核酸
完成信息錄入,標本通過傳遞窗被送進實驗室。福州市第一醫院城市核酸檢測基地檢驗人員早已穿上厚厚的防護服,仔細戴上N95口罩和手套,嚴陣以待。
“19日全市啟動核酸檢測以后,我們60名工作人員在1個小時內集結完畢,入駐基地。”陳勇告訴記者,60人被分為三班倒,到達基地后立即進入戰斗狀態。
透過實驗室的玻璃窗,記者看到,“大白們”在生物安全柜內打開樣本管,向樣本液中加入提取劑,再通過全自動核酸提取儀進行核酸提取。
“每批樣本的核酸提取時間大約為20分鐘。”陳勇介紹,與之前醫護人員一個個擰開蓋子提取核酸不同,基地采用機器開蓋,可以大幅提高效率。
擴增:關鍵結果由此出爐
核酸檢測結果是重要的診斷依據,也是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開會、出行、就學的“通行證”。而擴增這個過程,就將產生檢測結果。
陳勇說,標本經過核酸提取來到了PCR擴增儀,再經過機器分析就能檢測出標本屬性。“對于陽性樣本,我們會第一時間通知報送檢單位、所在地疾控單位及衛健局、市疾控中心及市衛健委,開展流調、人群隔離等工作。”陳勇告訴記者,擴增大約需要1個多小時才能完成。
隨后,工作人員還要登錄系統進行***報告。“報告自動對接‘e福州’。”陳勇說,作為采用國內最先進標準建造的核酸檢測基地,從標本進入實驗室到出結果,全程約需兩個小時。
處理:檢測后標本就地滅菌
檢測后的標本去了哪里?答案就在基地的盡頭。這里的高溫滅菌室,配備了7臺高溫滅菌鍋。
“檢測完的標本將經過高溫滅菌鍋進行消毒。”陳勇介紹,檢驗人員脫下的防護裝備,也在這里進行消毒滅菌處理,打包后交由醫療廢物處理單位處置。
那么,如何保證基地不受污染?陳勇表示,實驗室內部采用紫光燈殺菌,還有內置型HEPA新風系統,可以確保空氣凈化后安全排放。(記者林晗)
(福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