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好劇本稀缺的年代,編劇都跑去外星球的年代,想要看到一部有新意有深度有態度的作品實在是太難了,大概是看準了當年經典劇有觀眾基礎,也一根筋的認為有明星就會有粉絲看的這條鐵律,所以投資方一股腦兒就跑去搞起了翻拍劇,但翻拍如翻船,要想把經典劇再翻成經典,那真是登天之難。事實說話,目前為止翻拍劇成功的真的很少,而顯然,《天乩之白蛇傳說》也沒能出現奇跡。
但是,比之其它劇這部劇還算“給力”,至少還是有很多觀眾愿意為此劇買賬的,不像有些劇都是“一邊倒”的吐槽聲。要論《天乩》的槽點,氣泡君大概做了一個總結,不外乎這幾點,第一,摳圖。第二特效,第三服道化,第四主角是靠顏值呢還是演技?第五,配音。
個人認為,這五個槽點在劇中還是體現得很明確的,首先關于摳圖,事實證明確實有的,但矮個子里撥高個,天乩的摳圖也只是外景雪山部分,能夠理解,第二點特效,無非是那條“小白蟲”、“貪吃蛇”,這個嘛見仁見智,個人認為呆萌小蛇咬死許宣是最不合理的一幕,有些尷尬,其它場景還湊活。
服道化和配音其實是網友普遍接受度還不錯的兩點,畢竟楊紫的原音與熱巴的原音一樣,奶甜奶甜的很好聽。但趙雅芝的就有些出戲了,不過因為她是港臺腔,配音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演技與顏值,氣泡君還是很認同的,夭夭千年后看見許宣的那場戲,據說看哭了很多觀眾,還有瑤池受傷那一段亦是。
那么,客觀點來講這部劇吧,個人認為《天乩之白蛇傳說》這部劇整體還行,可以打個合格分,只不過那條“得了侏儒癥”的小白蛇確實有點出戲,劇情的接受度也是兩極分化吧,喜歡的會很喜歡,不能接受的自然十分討厭。但這些其實都不是最尷尬的地方,難道最尷尬的點不是,連劇名都讀不明白嗎?
首先第一個吐槽的就應該是電視劇的名字啊,“這.......天后面那個長得像‘站’的字到底讀什么啊?”是很多觀眾看到這部劇新聞時的第一想法,畢竟這個乩字真的很生僻很冷門啊,生活中基本上是用不到的。也怪不得網友哭著喊著找媽媽要“新華字典”了。其實這個“乩”字讀JI(第一聲),音同“機”,就是占卜問吉兇的意思。看到這,大家都讀對了嗎?沒讀對、讀成“站”的小伙伴們是不是應該感謝一下氣泡君,為你們解決了一個“世紀難題”啊。
也搞不明白劇方為什么要取這樣一個名字,有點故弄玄虛的感覺,簡直就是讓我們這些漢語言不過關的觀眾為難嘛。話說回來,其實這些年這樣出難題的電視劇還真的不少,最經典的甄嬛傳、羋月傳等等,那么,最后留個問題,大家知道電視劇《夜隼》的“隼”字怎么讀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