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見老公兩鬢的白發,心生悲涼。多少個日子,在爭爭吵吵中流星般滑過:年輕時早晨送孩子上幼兒園,正要出門,自行車沒氣了,互相埋怨一頓吵;春節為去誰家,也要爭上一通,我媽養我不容易,他爸有病等孫子,都是理由,一個是教師,一個是文學青年,哪個都能說會道;就為一頓飯是吃餃子還是吃面條,也會有戰爭爆發;因為他忘記結婚紀念日,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想到離婚。 年齡漸長,不惑還有惑,知天命也不知,盡管沒有二十來歲的鋒芒畢現,溫和了許多,但還是有臉紅脖子粗的時候。想想這一路走來,真不容易。 當然,也有風和日麗的時候,記得下雨天他接我回家,他把衣服給我披著,自己光膀子淋在雨里還唱著歌的情景;還記得生孩子產科走廊他不斷安慰的話語,怕老婆凍著,把一個破棉衣的袖子撕下來給我套在腿上御寒的畫面;還記得我的老媽他的岳母生病,他守護在病房,被人家誤以為是兒子的樣子……點點滴滴閃現腦海。他輔導孩子到深夜的燈光,兩個人在小廚房里做著家常便飯的煙火。搬家為了省錢,他非要自己往樓上扛水泥弄得灰頭土臉。一晃在一起三十年了,用時髦的話,叫珍珠婚。
珍珠項鏈,光鮮而耀眼。我更愿意將我們的婚姻,想象成一串檀香木做成的樸素手鏈,自然而非精雕細琢,靜靜品味,有香氣散發。細細撫摸,有許多的故事和回憶。 出差回家,火車上,同事說,我沒有通知家里的那個他,神不知鬼不覺進門,給對方驚喜,我開玩笑說,我不通知回去,只有驚,沒有喜。婚姻的路走過了這么長,宛如一首悠遠沉寂的老歌。 回去后卻聽他說:“以前怕你在家嘮叨,你出差我清靜,不知道為什么,現在你出差,我總不踏實,兩個人現在是伴兒了。”原來,我已經與他進入了“老伴兒”的時代。才更加理解了父母那種,“你若在,我心安”的情愫。 最近,自詡“吃貨”的我胃不是太舒服。他正好放假,就在家熬粥,幾乎隔一天一鍋,內容很豐富。這粥,除了大米,還有紅棗、葡萄干、花生、枸杞和杏仁,香甜糯黏,溫和而有嚼頭。兩個人品著粥,每每發出呼呼的吸吮聲,喝著喝著,都笑了,調侃著:看來,老了,就只有一起熬粥喝粥的份兒了。
沒有了花前月下“你儂我儂”的浪漫,少了年輕氣盛一爭高低的爭吵,如今,平淡到一碗粥,黏乎著,為對方的白發而感慨,生出同情和另一番理解和愛惜來,有相攜相伴的感恩,有木已成舟的安定,我叫這種狀態為“愛已成粥”。 這粥啊,且需要慢慢熬、慢慢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