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古代中國皇帝,朝鮮國王等的配偶一般都不可能是一個,都有大量的妃嬪,這些人住在后宮,那古代的日本呢?古代日本有一個特殊的情況是天皇基本屬于虛君,幕府將軍掌握實權,那幕府將軍的“內事”是什么樣的呢?
幕府將軍當然也是有眾多配偶的,江戶幕府時期,將軍的生母、子女、正室(御臺所)、側室和各女官(稱為“奧女中”)在江戶城的住所被稱為“大奧”,這就是將軍的后宮了。
和中國一樣,日本的“后宮劇”也挺受歡迎的
所謂“大奧”其實是個日語詞,房屋最里側的部分稱為“奧”。在大名家中,稱作“奧向”、“奧御殿”。“大奧”既指江戶城中最深處女性居室的部分,,與將軍面見外臣的“表向”、將軍辦公起居的“中奧”相對。
但是,將軍畢竟不是皇后或者國王,它們的妃嬪等級是什么樣的呢?總不能叫皇后吧,當然不會,古代東亞屬于“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室只能有一個,將軍的正室被稱為“御臺所”(一開始大臣也是如此,江戶時代,此一稱呼專指德川幕府將軍的正室)。
這個“御臺所”事實上地位就相當于中國后宮中的皇后,是大奧女性中身份最高者。將軍家的御臺所自3代將軍正室鷹司孝子起,多從五攝家(一條、二條、九條、近衛和鷹司,指日本鐮倉時代出自藤原氏嫡派的五個家族,是朝廷公家中最高的等級)或皇室迎入,作為朝廷與幕府之間信任的默認。即使是武家出身的御臺所,也必須以五攝家養女身份方可輿入大奧(如第13代將軍繼室近衛篤子)。
但是,事實上大奧的權利并不一定在“御臺所”手里,而是掌握在御年寄(“女中”(日文漢字詞匯,意即侍女)階層的一種役職稱謂,責主理大奧的一切事務,又稱“大奧總取締”,名義上,女中中地位最高的是上臘御年寄,她們出身京都公家,多為中級朝臣的女兒,作為御臺所陪嫁侍女進入大奧,一共3人,但實際地位最高的是“大奧總取締”)、誕下繼承人的側室以及將軍生母手中,御臺所的存在完全就是個形勢,甚至被稱“將軍家的擺設”。
日本的“大奧”和東亞其它國家后宮相比,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設置太監,雜物都是由侍女(女官)負責。
那下一任將軍的正妻,也就是類似中國的皇太子妃怎么稱呼呢?稱“御簾中”,這本來是日本對于貴族或大臣之正妻的稱呼。江戶時代以后,對于稱呼對象的資格開始有嚴格限制,“御簾中”專用于將軍世子的正室、以及地位僅次于德川將軍家的御三家和御三卿正室的稱呼
日本的規矩是,如果將軍先去世了,這些配偶需要出家,御臺所也一樣,余生為逝去的將軍祈求冥福。不過,御臺所本人可以繼續留在大奧中居住(下一任將軍的生母也可以),甚至有以其影響力參與幕府政事的事情發生。如果前任將軍的御臺所也還存在,一般會稱為“大御臺所”以避免混淆稱呼。
這就相當于太后了,不過“大御臺所”一般不是皇帝生母,江戶幕府歷史上,真正為德川將軍家誕下繼承人的正室只有第二代將軍御臺所阿江與夫人(法號:崇源院)一人而已,但即便如此,“大御臺所”在大奧及朝野地位上也是很特殊的,時任將軍亦要尊重其身份。
當然,雖然被稱為“將軍家的擺設”,但地位還是很高的,這里面,除了吃飯需要自己做之外,其它所有事情都有人服侍,甚至連上廁所都由女中(侍女)服侍,吃的飯菜有規定:每一餐之中,每道菜都做成10份,其中1份會由臺所役人員試毒。試毒后若無異常,飯菜會送到御膳所進行第2次試毒。之后剩下的8份會正式供御臺所食用,但御臺所每道菜不會夾多于兩筷。御臺所一天更換5次衣服,分別是在沐浴后、早飯前、朝禮前、午飯、傍晚、睡前。
“大奧”的結束自然和江戶幕府的結束是同一時期,1868年4月(日本舊歷),德川幕府崩潰,其中女中全都收拾物品離開,將軍親眷則轉移別處:本壽院(第13代將軍生母)、天璋院(第13代御臺所)移至一橋家宅邸,原居于大奧西之丸的靜寬院宮(和宮親子內親王,第14代御臺所)、實成院(第14代將軍生母)轉移至田安家宅邸。4月11日(西歷5月3日),東海道先峰總督率兵進入江戶城,大奧法度廢止。
末代德川將軍的御臺所是一條美賀子,明治27年(1894年)得了乳癌。5月為了治療便搬到東京德川家達的住所。在7月9日死去,享年60。她的義妹是明治天皇的皇后昭憲皇太后。
和中國一樣,各地的吃瓜群眾都喜歡一些野史雜聞,宮闈秘史,大奧結束后,不少原大奧的女中紛紛披露大奧當中內情,但當中人言人云,資料準確度存疑。事實上,大奧體制復雜,單憑數位女中的回憶亦未能窺見全局。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