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你可能想不到,過去一年,整個財商教育市場突然冒出數千個新玩家,豈能不亂。”他感慨說。
甚至個別中小機構打著財商教育的名義,玩起薦股薦基的擦邊球,其背后不排除與股市莊家聯手“割散戶韭菜”。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者丨陳植
編輯丨周鵬峰
記者獨家獲悉,為優化《理財在線培訓服務規范》條款,4月11日相關部門舉行了研討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司、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標準規劃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相關領導均出席。
央視的曝光,將國內財商教育行業亂象驟然推向風口浪尖。
據央視報道,張女士在花費1元加入十倍學堂的“理財小白營”后,又花費7999元購買所謂進階課程,但很快發現進階課程效果不好,當她提出退款,卻被以各種理由拒絕,甚至被拉黑。
央視記者通過現場調查發現,“十倍學堂”幾乎已人去樓空。
“來得快,去得更快,正成為國內中小財商教育機構的真實寫照。”一位中等規模財商教育平臺業務主管王強(化名)向記者透露。過去一年,他既見證了財商教育風口來臨——疫情帶動民眾居家理財需求驟然升溫,催熱整個財商教育市場;也親眼目睹了整個行業野蠻成長所衍生的各種亂象,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很多中小財商教育機構內控與管理水準根本跟不上業務擴張步伐,由此出現課程抄襲、夸大財商教育預期收益承諾等亂象。
“你可能想不到,過去一年,整個財商教育市場突然冒出數千個新玩家,豈能不亂。”他感慨說。甚至個別中小機構打著財商教育的名義,玩起薦股薦基的擦邊球,其背后不排除與股市莊家聯手“割散戶韭菜”。
圖/圖蟲
多位財商教育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亂象迭起背后,是當前行業缺乏明確監管。此次央視曝光的十倍學堂的工商經營范圍包括企業管理咨詢、經濟貿易咨詢、教育咨詢等,卻堂而皇之地向消費者夸大財商教育回報預期,以“騙取”高額課程費——上14天的進階課程,就能賺取逾15%的年化回報。當消費者發現“上當”要求退款后,卻四處搪塞不給予任何回應。
“其實,財商教育側重教育屬性,不應涉及任何理財產品推薦與投資收益預期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