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超愛德國鳶尾,整理圖片,發現花園里曾經有好幾個品種,怎么去年就沒開幾朵,好幾個品種都不見了呢?好心塞!
黃色這款德國鳶尾,種了很多年,開很多的花。
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種,對照了一下,比較像“芝士蛋糕”,先這么叫吧~
它初開和開到后來的花顏色又有變化~總之怎么看都很美。
還有這款,一度覺得是同一個品種,仔細看又不太一樣~
還有這個品種~
后來又開一款這個
藍紫色的,也有兩款
還有這個
白色~不朽白
粉色的這個也很好看,或許是BeverlySills
還有矮生品種的德國鳶尾,Bloodstone;
可能是因為多,反而不當回事,覺得它皮實,不怕旱不怕冷,地栽的環境也適合它生長,否則幾乎就沒怎么管理,就開那么多花呢?所以一直就沒怎么重視它的養護管理。有時候植物調整,還會刨傷掉一些根,又隨意找個地方埋下去。
去年花期到了的時候,照常地期待一叢又一叢開滿花的,竟然寥寥無幾,了了可見,屈指可數~
所以,我的德國鳶尾呢?
其實早在前年就覺得德國鳶尾養護有問題,
比如土壤幾年后逐漸板結,容易產生積水;
比如種植幾年后,根系越來越壯,相互擠到,就受影響都開不好了。
比如會有根腐病,球莖就受傷了;
還有周圍的樹和灌木越來越茂盛,光照不足,根系也被強奪營養,都會影響了它的生長。
像北美海棠樹下的幾叢,第2/3年開得最好,后來就越來越差了。
樹下的德國鳶尾印第安酋長(Indianchief)和芝士蛋糕。
印第安酋長也是上海小花園里最早種的德國鳶尾之一,當時簡直是被它驚艷到。
我還有一個叫“法國回聲”的品種
其實更前一年就發現德國鳶尾長得不太好了,就移栽了幾株到陽光好,土壤也疏松的位置。
沒想到等春天開花,發現竟然是蝴蝶花~
還有一叢是射干。行吧~
冬天的時候,它們的葉子根莖都實在太相似,分不出來。
還好,我沒有被打擊到,秋天改造花園的時候,正好整理改土,再一次把所有殘存的德國鳶尾都搜羅起來,換到河坡邊陽光充足的位置。
設想這一處將會盛開一大片花海一樣的德國鳶尾~
像這樣~美到令人窒息。
為此,我還又買了幾個新品種~
并且認真研究怎么種植德國鳶尾。
德國鳶尾種植要點分享
1/喜溫暖,稍濕潤的環境。
2/耐寒也耐旱,不能積水;
3/稍耐陰,但更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
光照不好的環境,不僅影響開花量,還容易倒伏。
4/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含石灰質土壤。
地栽盆栽都可以,重要是不積水。
地栽最好起壟種植(類似種山芋)
5/長江中下游地區可以露地過冬,地表莖葉不完全枯萎;
【施肥】在4月開花前和6月花后各施肥1次,以磷、鉀肥為主。在生長期盆土保持濕潤,花謝后根莖休眠時,應停止澆水;
【分株】一般每隔3年要進行分株,在花后休眠期至新芽萌發前都可以進行,將根莖挖出分割,每段帶1—2個芽。
【病蟲害】主要是軟腐病/花葉并和鳶尾銹病等。
最常見的是細菌性軟腐病,盛夏高溫多雨的季節,土壤水分過多容易造成根莖腐爛。
及時對癥下藥。
?
至于德國鳶尾的品種,我已經不強求了,太多~色彩非常豐富,很多容易混淆,國外引進的品種,也還沒更多普及和品種甄選。
開黑色花的有Nightruler;黑龍
?
大類就是德國鳶尾經典款,高度在60-80厘米;矮生品種,植株高度在20-30厘米;還有花葉香根品種,比較特別。
話說,我在研究德國鳶尾品種和種植的時候,又腳滑了一下,本來已經在坑里,掉得更深了!
忍不住又下單了十幾個品種。
裸根植株的價格會便宜些~
一棵25-30元,之前種的新芽和新根已經冒出來啦!
德國鳶尾的根系是那種非常粗壯肥厚的根狀莖,扁圓形,有點像生姜的樣子,有分枝,斜伸生長。基部生劍形葉。
裸根球莖怎么種?
來看這張圖吧~
1/多菌靈泡20-30分鐘,陰涼通風處完全晾干,干透后把老根修剪掉;
2/泥炭+珍珠巖(不用加基質伴侶)
3/種球須根一面朝下,鋪在介質表面,放在陰涼通風處,土干了再澆水;不要澆在種球上面,容易爛球;也不要淋雨了。(我已經收回避雨的地方了。)
4/新芽長到10厘米以上再移盆,種的時候球根還是要一半露出土面;不要悶在土里。
5/盆栽建議,1加侖一棵;2加侖2棵,
6/地栽間距20厘米,起壟種植,防止爛根
PS:我還臨摹過兩幅德國鳶尾的油畫,是真的太喜歡了呢。
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