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0年7月的一個黃昏,金兀術策馬停在亂軍之中,回望戰場,眼神中充滿了沮喪。在他的眼前,金軍將士們散亂一團,從他的身邊潰逃而過。但在僅僅半天前,這數萬大軍還整齊地陳列在戰場上,磨刀霍霍,在雷霆般的戰鼓聲下發出震天的喊殺。
第二天黎明,當太陽登空照耀著郾城邊一望無際的平原曠野時,浮現在郾城軍民眼前的,是無數的士兵和戰馬的尸體,鮮血幾乎流成一條條小河。只不過,這遍地的尸骸不是倒在金軍馬蹄下的宋軍,而是被宋軍殺得一敗涂地的“鐵浮屠”。
縱觀漫漫長河般的古代歷史,以步勝騎的戰例幾乎屈指可數,更何況是在平野上面對十倍大敵。然而,這偏偏就發生在了那個我們稱之為“弱宋”的時代。而這支刷新我們對宋朝認知的軍隊,就是岳家軍中的主力——背嵬軍。
一、兩宋之交稀有的鐵騎背嵬軍屬于岳飛率領的岳家軍一部,是岳家軍十二軍中戰斗力最為強悍的一軍。這支背嵬軍,有著當時宋軍最強大的騎兵部隊。而正是憑借著背嵬軍的強大戰斗力,岳飛才得以在北伐時接連得勝。
不過,這支軍隊誕生的背景,也是有著許多的機緣巧合,甚至可以說是“天賜”岳飛。因為在背嵬軍誕生之前,宋軍多缺騎兵,時常被以騎兵為主的金軍打得節節敗退,即便是岳家軍也偶有受此牽累。
當然,誰都知道,若要想戰勝金國的騎兵,最重要而直接的,就是要訓練一支與敵人旗鼓相當的騎兵。但問題就在于,盛產馬匹的北方已經被女真人占領,岳飛對此也是有心無力。即便是宋室王朝具有很強大的經濟基礎,可偏安一隅且自身難保的趙家,又怎么還有心思為前線的軍隊物色良馬軍備呢?
幸運的是,就在岳飛對此頭疼不已時,岳家軍將領牛皋和楊再興突然帶來了好消息:他們在對偽齊軍隊的一次突襲中,繳獲了一萬五千多匹軍馬!而這些重要的馬匹有如知時好雨,成為了岳飛組建騎兵的重要資本。
▲楊再興影視形象
很快,騎兵的建制開始在岳家軍中成立,并被命名為“背嵬軍”,這支部隊也很快成為了岳家軍的中堅力量。而背嵬軍中雖依舊保有步兵編制,但實質的作戰主力是為騎兵。這些背嵬騎兵裝備長刀、短弩和硬弓,身著鐵甲,作戰時通常分為小組作戰。當與敵人相遇時,背嵬軍先以弓弩殺傷敵人,然后以長刀刃長的優勢對敵人發起多次沖鋒,大開殺戒。
在岳家軍后續的北伐中,背嵬軍往往如下山猛虎,將金軍士兵打得***尿流,多次對金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其中,他們在郾城一帶大勝“鐵浮屠”的故事最為后人津津樂道。
二、青史之戰:郾城大捷卻說南宋軍隊籌劃北伐時,岳飛率一萬余宋軍駐扎在郾城。部隊雖然不多,但都是精銳。可不巧的是,原本與他一起戰斗的其他宋軍都被擊退,岳飛所在的郾城成了一個突出部。得知這一消息的金兀術,馬上把周邊的金軍都聚集到一起,準備一舉消滅宿敵岳飛。
兵貴神速,金兀術首先派出一萬五千精銳騎兵,直撲郾城。緊隨其后的,還有多達十萬的援軍。不過,當這一情報送到岳飛帳前時,岳飛并沒有慌亂,因為他堅信,城中的岳家軍絕對能夠抵擋這一次金軍的攻勢。為此,他把自己的兒子岳云叫來,跟他說:“你先帶著背嵬軍前去迎敵,一定要打贏了才回來見我?!?/p>
虎父無犬子,岳云領命之后,便帶著精銳的背嵬騎兵率先殺入金軍陣中。很快,在另一邊,岳家軍的另一只騎兵部隊——游奕軍也投入了作戰。戰斗中,岳飛的部將楊再興大喊:“我要活捉金兀術!”,說完便一頭往金軍中央殺去。不過,金兀術可是沒那么容易活捉的,當楊再興孤身沖進敵陣之后,他很快就被圍了起來,無奈之下只得選擇突圍。
最終,楊再興在人堆里殺了近百個金軍士兵后無功而返,自己也遍體鱗傷。由此可見,那天下午的郾城大戰進行得多么激烈。
眼見十萬大軍打不下一個小小的郾城,金兀術開始急了,于是便派出了自己最后的殺手锏——鐵浮屠。這鐵浮屠,實際上是人馬都穿著鐵甲的重裝騎兵,每三匹馬就用皮帶系在一起,沖鋒的時候宛如一堵堵牢不可破的鐵墻。在郾城大戰之前,鐵浮圖踏破無數宋軍陣地,讓金兀術幾乎戰無不勝。
不過,縱使鐵浮屠再強,也有他們的“阿喀琉斯之踵”——馬腳。而這個弱點,恰恰就被岳飛發現了。
就在這郾城大戰最激烈的時刻,鐵浮屠從萬軍叢中奔騰而出,幾乎整齊的步伐震響著平野,向岳家軍洶洶殺來。然而,岳飛調令迎擊這支鋼鐵騎兵的,卻是背嵬軍中占少數的步卒戰士,這一幕讓金兀術兩眼發愣,他想不透岳飛到底是蔑視自己,還是真的傻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是更讓金兀術看得目瞪口呆:等到鐵浮屠沖到岳家軍面前時,這些背嵬軍步卒個個亮出長刀大斧,揮起利刃就往馬腳砍去。一時間,馬兒們悲痛的嘶鳴不絕于耳,而那些被砍到的鐵浮屠,則將皮帶相連的其他鐵浮屠一起絆倒,這讓馬背上的金軍紛紛摔到宋軍面前,接著被后排的岳家將士按在地上砍殺。
而激烈的戰斗也持續了一整個下午,岳飛本人后來也親自上陣,左右開弓、箭無虛發,讓戰場上的背嵬軍將士士氣大振。很快,金軍開始經不起慘重的損失,金兀術只得無奈地下令撤軍。
三、迷霧重重朱仙鎮郾城失利后,金兀術仍然不甘心,又再次集結了十二萬大軍殺向穎昌。這時,恰好岳云率領著八百名背嵬軍駐扎在穎昌城中。由于有了上一次打敗金軍的經驗,這一次岳云直接率軍出城,以區區八百人直擊十萬金軍,這一舉動也激勵著宋軍其他部隊緊隨投入作戰。
轉瞬之間,郾城大戰的血幕重現于穎昌城郊。雙方交戰數十,難分勝負。岳云自己則先后十幾次殺入金軍陣中,殺得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疤數不勝數,但依然沒有動搖金軍。
就在這關鍵時刻,原本守城的宋軍打開城門,盡數沖殺而出,大大振奮了廝殺中的宋軍士氣。霎時間,戰場態勢開始往宋軍一邊倒,背嵬軍引領著宋軍其他所部,將金軍戰線層層推倒,終于又一次大敗金人。根據當時的捷報記載,這一戰宋軍斬殺五千余金人,俘虜也達到兩千之眾。接連兩戰打敗了金軍元帥,背嵬軍可謂是為南宋揚眉吐氣了一番。
而據《宋史》記載,岳家軍在郾城、穎昌擊敗金兀術之后,已經逼近到開封邊緣。眼見光復汴京近在咫尺,岳飛果斷率軍往開封殺去。不過,當時擺在岳家軍面前的,仍有十萬金軍駐扎在朱仙鎮。而這個地方,離開封僅僅一步之遙。
然而,這十萬人看似規模龐大,實則似乎早已對岳家軍深懷恐懼。因此,當他們與作為前哨的五百背嵬軍相遇之后,居然被這五百人殺得大敗,大有一觸即潰之勢。這一戰果,可能連背嵬軍自己也沒有料到。而這一場朱仙鎮大捷,也被后世人們口口相傳。
當然,朱仙鎮大捷的真實性至今存有很大疑云。雖然在《宋史》中有提到這一場大戰,但宋史中沒有提到任何可靠的信息來源,唯一能被視為出處的,只有岳飛后人岳珙所著的《金佗稡編》。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金兀術不把主力駐扎在開封城,卻駐扎在朱仙鎮,此舉并不現實。另外,盡管背嵬軍確實戰力過人,但五百背嵬軍竟一舉擊潰十萬金兵,這般懸殊的力量對比確實讓人難以信服。最重要的是,如果朱仙鎮真的屬實,那么在岳飛本人的捷報奏折——《中興十三處戰功錄》等資料中,應該會對這場大捷有所記錄,但事實卻是:后世流傳的捷報中都沒有只言片語提到朱仙鎮之戰。
對此,另一部分學者認為:這些捷報中沒有提到朱仙鎮大捷,是因為岳飛本人遭受陷害后,秦檜大興文字獄,將許多與岳飛戰績有關的史料都進行篡改甚至銷毀??杉幢銢]有足夠多的官方文獻流傳,朱仙鎮大捷在民間仍有許多口頭流傳的歷史、或者是間接證明其存在的文字資料流傳。因此,當年發生于朱仙鎮的戰事,也并非一定是杜撰。
隨著岳飛本人被朝中奸臣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背嵬軍也被朝廷收為己用,編成“御前”部隊。而關于背嵬軍和它的赫赫戰功,至今還有許多神秘之處等待揭曉。正如朱仙鎮大捷的真實性,我們只能希望有更多的資料或者文物出現來更加有力地證明它。
但可以確定的是,背嵬軍的英勇與無畏深深刻入了我們中國老百姓的內心,也激勵著我們一路奮斗。不管是在戰亂年代,還是和平年代,這種“不懼強敵、逢‘敵’必亮劍”的精神,都激發著我們為了保家衛國而戰,或者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戰”。正如后人有詩曰:“背嵬軍馬戰無儔,壓盡當年幾列候,先輩有聞多散佚,后生誰識發潛幽?!?/p>
參考資料:
《背嵬軍——一段被歷史湮沒的輝煌》(潘耀)
《岳家軍:烏合之眾煉成威武之師》(郭曄旻)
《宋史·楊再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