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個大舞臺,其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場,都在里面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只不過有人璀璨明亮,熠熠生輝如同天上的繁星,有人黯淡無光只是普通的砂石,而更有人做了危害于他人,危害于民族的事情,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遺臭萬年。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第三種人,他曾經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時候,大肆售賣自己的假藥,許多志愿軍就是因為用了他的藥品而不治身亡。在國家處于岌岌可危的關頭,很難想象竟然會有這樣的人,他不僅不為國家的安危出錢出力,反而大發國難財,最終導致大量志愿軍的死亡。
有人猜測他是***遺留下來的特務,也有人猜測這人可能只是一位見錢眼開的普通商販,更有人猜測這人可能有日本血統,這人真的如同傳聞猜測的一般身份復雜嗎?他到底為什么要這么做?
王康年
這位假藥販子叫王康年,于192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個小康之家,因為家境尚可,于是在年幼的時候王康年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再加上王康年本人也天資聰穎,才情過人,于是經過系統的學習之后,王康年在17歲的時候成功考入上海大亞電臺成為了一位練習生,在轉正之后王康年就成為了早期電臺的“報告員”。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著各種的偶然與巧合,就仿佛如同上天在刻意引領著王康年來尋找一條發財之道一般,這個電臺恰巧正是一個商業電臺,王康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接聽和報告各種商業廣告。與此同時,王康年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私底下還研究了財經類和商業類的報刊與資料。
在這種環境的熏陶與感染之下,再加上王康年自身的努力與勤奮,很快王康年就學會相關的“發財手段”。可惜王康年心術不正,再加上貪欲作祟,最終使得王康年走上了絕路。否則以王康年的學識,完全足夠他通過實力來為自己打拼一個精彩的人生。
王康年
對于當時的王康年來說,他自己憑借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來到上海,但是他全然沒有思考過自己來到上海之后會面臨著怎樣的窘境。首先他來自浙江杭州的一個小地方,雖然家境屬于小康,但是那點資本完全不足以支撐著自己在上海開創一個新的事業。
再加上他并沒有上海的朋友,人脈這方面完全空白。但是在那個時候王康年并沒有想到要靠自己來結交人脈,一步一個腳印在上海扎根。相反王康年每天都在焦慮,他很希望通過某種“捷徑”結交上流人士能夠立刻帶他脫離眼前的境況,但是苦于沒有門路,這種對于現實的無力感使得王康年深深陷入了焦灼當中。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因為王康年外形俊朗再加上電臺報告員的身份加持,很快“好運”便找上門來,在一次偶然事件當中,王康年機緣巧合之認識了原來公租界一位巡捕的女兒,很快王康年便意識到與這位巡捕的女兒結婚是他能夠扎根上海的最直接有效的***。于是在認識短短幾天之后,王康年便迅速展開了攻勢。
急救包
在戀愛期間,王康年出手大方,再加上甜言蜜語并且制造偶遇的機會,很快就使得這位女士相信王康年正是她的“白馬王子”,兩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結婚之后,王康年又繼續帶有目的性游說自己的岳父岳母為自己的事業而投資。
對于王康年的岳父來說,支持王康年的事業就相當于為自己女兒以后的幸福生活架橋鋪路,再加上王康年信誓旦旦保證絕對穩賺不賠,一本萬利。于是王康年的岳父便拿出自己手頭幾乎全部積蓄在上海市***路幫助王康年租了一個門面開設一個商鋪叫作“大康行”。
彼時的王康年尚且沒有那么大的野心,在那時候他主要負責銷售一些毛巾、襪子、雪花膏等小商品來招徠客人。因為王康年本就能說會道,再加上商鋪開設的地段選擇也比較好,“大康行”里面客人也一直絡繹不絕,為王康年帶來了穩定的利潤收入。
受傷的志愿軍
然而隨著收入的增加,王康年的野心也隨之而膨脹,大康行所產生的利潤對于他而言開始變得不值一提。很快由于上海國產西藥因進口藥的斷檔,銷量一路暴增,這件事情很快被王康年注意到,也被王康年鎖定為“新的商機”。
這段時間因為大康行經營有善,王康年自己也有了不少的存款,眼看自己做醫藥生意也有了本錢,又不甘心平白錯過這樣的時機。于是王康年沒有經過細致的調查,就開始一頭扎進醫藥行業,試圖在里面掀起什么水花,然而現實很快就給了王康年響亮的兩耳光。
當時西藥十分暢銷,也有因此不少人希望打個欠條然后等利潤回本再交付現金,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常常有人賴賬,到了約定時間出現無法付賬的情況。于是很多大型制藥廠的老板經過考量決定必須現場交付定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這讓王康年屬實犯難,因為雖然王康年如今有些存款,但是對于從事醫藥行業來說,這些存款無異于杯水車薪,但是小本生意又不足以支撐王康年的野心。
王康年案報道新聞
才剛剛打算入行,王康年就面臨著這樣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王康年也有過放棄的想法,但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很快王康年就想到了空手套白狼的計策。這時候王康年自私自利、狡猾奸詐的本性也開始顯露出來。當時王康年試圖通過空頭訂單來套取定金,接著套取顧客的定金,以此作為本金來換取貨物。
由于王康年在經營大康行的時候尚且足夠誠信,名聲在外,于是很多顧客就這樣把錢交給了王康年,他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但是自從從事了醫藥行業之后,王康年并不能如期兌現自己的承諾,很快王康年的信譽值就被消耗殆盡,變得聲名狼藉。
老上海
在抗戰勝利之后,王康年主動將自己的“大康西藥行”搬遷至漢口路456號,并且改名為“大康西藥房”。但是“換湯不換藥”,雖然藥房的名字做了變更,但是自古以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王康年在康年此時已經沉迷于賺快錢的***當中無法自拔,最終空頭訂單到期無貨兌現,但是他依然生活奢侈,最終聲名狼藉。
很快時間來到了1949年5月3日,王康年被一位叫做嚴廣駿的人告上了法庭,原因竟是因為王康年私吞了嚴廣駿寄存在大康藥房里面的一大批藥品。說來嚴廣駿當時本意只是希望能夠將自己的藥品寄存在大康藥房,并且二人也早已約定好且有合約作為憑證。
老上海
但是王康年在寄存期滿的時候卻主動委托律師宣告藥房倒閉,而嚴廣駿所存放的藥品也被王康年作為自己的資產進行了財產清算。在財產清算之后,嚴廣駿來找王康年索要自己的藥品,王康年卻自己玩起了失蹤,嚴廣駿滿腔委屈與憤怒無處發泄,只得將王康年告上了法庭,一旦罪名成立,王康年或將面臨鋃鐺入獄的風險。
但是當時距離上海解放只有數天,***也已經兵臨城下了。當時上海資本界人人自危,法官們亦是無心審理此案,于是便將王康年案件擱置下來了,沒想到卻為以后埋下了禍患。
距離王康年被告二十多天后,上海正式宣布解放。為了恢復戰后經濟,人民***大力扶持工商業,王康年的“大康藥房”也自然成為了被扶持的對象。而這件事情甚至被刊登上了當時最有名氣的《解放日報》,王康年自然也是深受觸動,積極表現。
陳毅
于是他開始積極表現,主動參加了該地區的工商聯合會,甚至由于王康年善于偽裝和表現良好,王康年甚至還成為了大康所在大樓的居委會主任和肅反委員會主任。與此同時因為***的大力扶持,王康年的藥店經營狀況一路好轉,最終他也在***的幫助下還清了部分債務。
好景不長,王康年又故態復萌。他自私自利的奸商本性又開始顯露出來,不僅經常和機關、部隊以及國營機構搞一些非法的“業務往來,還經常鉆法律的空子來謀求灰色收入。除此之外,王康年真正將表面功夫發揮到了極致,不僅將員工們的工衣換成了列寧裝,他自己也張口閉口共產主義。
然而表面功夫做得再好,內里倘若是腐朽不堪的話,遲早會為自己招來禍患。“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很快也應驗在了王康年身上。當時志愿軍后勤部派遣人員到上海采購一批醫藥用品,而王康年在那個時候并沒有這批醫藥用品的存貨,但是由于利潤豐厚,王康年就不管不顧前來與志愿軍談判,以期拿到這筆價值共3億余元的單子。
衛生員救治傷兵
很快一個月之后,到了約定的時間,王康年卻謊稱自己已經采購了藥品,但是還在路上,暫且沒有辦法運送到位。后來王康年又為自己找了很多其他的推辭,一拖再拖。最后到了緊急時刻,大康藥房店內的員工都在催問這批藥品的下落之時,王康年又謊稱現下手頭緊,只能買到一些便宜的藥品,讓志愿軍采購員們先把這批藥品運送至東北以解燃眉之急,剩下的那批藥品擇日再運送過去。
當時情況屬實緊急,志愿軍采購員們也只得暫且答應下來。很快又來到了1952年1月5日,這是又一次約定的交貨日期。王康年再次以銀根緊為由試圖推遲,但是奈何前線需求緊迫,部隊也在施壓。于是王康年只得再次采購價格便宜的藥品搪塞過去,但是前線最為需要的消治龍粉以及黃凡士林等藥品,王康年多次以藥品價格高昂、藥品緊缺等為由拒絕發貨。
王康年被捕
與此同時他還想方設法利用志愿軍的資金來為自己維持奢侈的生活和藥店的日常經營。最后王康年甚至用魚肝油等物品來搪塞,做投機生意!最終王康年的事情受到了大康藥房內會計主任董淵的揭發,除此之外大康藥房的職工滕仲年和馬維善也積極揭發王康年的罪行,原來王康年除了售賣假藥,做投機生意之外,還有對官員行賄的罪行。
根據知情人透露,王康年曾經以行賄的手段,收買多個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而這金額在那個年代甚至高達2億元,在王康年案件被揭發之后,因為他行賄人數眾多,所牽涉的機關單位和人員數不勝數,金額更是巨大。1952年2月,王康年被正式逮捕,而整整一年后,王康年的案件才被全部審理清楚,最終獲判死刑。
志愿軍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人生在世應該走正路,行正道,斷不可投機取巧。王康年最終獲得了應有的懲罰,誠然他罪有應得。但是與此同時,王康年案件應該更具有警示意義,時至今日,我們也應該以此為戒,腳踏實地的奮斗和努力,為自己來拼搏出一個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