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穆宗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九日,剛剛親政不久的同治皇帝在養心殿內宣布了一個讓滿朝文武驚掉了下巴的決定:重修圓明園!同治皇帝重修圓明園,主要有這三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他剛剛親政,將被列強焚毀的圓明園重修好正可以體現“同治中興”以來的氣象,是他的政績;
另一方面,同治皇帝希望能夠為已經卷簾歸政的兩宮皇太后有個游樂養老的地方,避免她們,尤其是生母慈禧太后再干預朝政;
第三,內務府上下人等給他描繪圓明園當年的恢弘與瑰麗,讓他動了重修圓明園的決心。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與同治皇帝重修圓明園的雄心壯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清朝廷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當時清廷能夠拿出的銀兩只有兩萬兩,可是重修圓明園則需要上千萬兩白銀。為解用度不足,同治皇帝決定讓大臣們以募捐的方式籌措銀兩,可是募捐來的銀兩仍是杯水車薪。
雖然銀兩不足,可是同治皇帝執意要修,誰也不敢公開反對,慈禧太后對此是心知肚明,但是既然已經撤簾歸政,也不便出來公開干預皇帝的事情。對于重修圓明園一事,同治皇帝信心很足,他曾多次親自到圓明園工地視察工程進度,還參與了一些重點景觀的設計。
可是重修圓明園的舉措在當時卻因此了朝野上下的非議,當時清朝內部可謂是“粵捻初平,回焰方熾”,國家仍然面臨著內憂外患。大臣們都認為朝廷應該培養元氣,不宜在此時“以有用之財,置無用之地”。正在圓明園工程如火如荼地進行時,同年的五月,京城的天空突然接連出現彗星,欽天監認為此是不祥之兆。而恭親王則聯合了朝中親王、軍機大臣等十位重臣向同治皇帝進諫,可是奏折遞上去之后卻如同石沉大海,沒有得到同治皇帝的任何回應。
無奈之下,恭親王決定帶領大臣們進宮面見皇帝。在隨后的召見中,奕?向同治皇帝詳細陳述了重修圓明園的弊端,為了考慮皇帝的顏面,恭親王說得很委婉,同時還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墒且恍南胍迗@的同治皇帝對此卻十分反感,在奕?逐條解釋的過程中,同治皇帝再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來了一句:“此位讓爾如何?!”同治皇帝的話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我將這個皇位讓給你怎樣?此言一出,大臣們都為之驚愕,一群人瞬間齊刷刷地跪下,伏地痛哭。恭親王奕譞則不停地磕頭,而醇親王奕譞則繼續聲淚俱下的泣諫,痛陳必須停止修園的理由。
盛怒之下的同治皇帝,將這十位朝廷肱股之臣全部撤職,尤其是恭親王奕?,不僅被一擼到底,還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痛斥?;实叟c大臣鬧成這樣,已經難以收場,不得已,一直對此事冷眼旁觀的兩位皇太后只能出來收拾殘局,雖然慈禧太后早已經對恭親王不滿,可是對于兒子同治皇帝這樣的做法,慈禧太后也不得不說句公道話:“十年以來,沒有恭王安有汝今日?”一向寬厚慈和從不批評同治皇帝的東太后慈安說同治皇帝:“六爺一心為了朝廷,皇帝不該如此任性!”最終兩位皇太后不僅將被同治皇帝罷免的六位大臣官復原職并加以安撫,還緊急叫停了重修圓明園的工程。
經此一事,剛剛親政的同治皇帝不僅威信掃地,還就此心灰意冷,萌生了倦怠的心思。就在圓明園停修后不久,年僅19歲,親政還不滿一年的同治皇帝便病倒了,幾個月后,同治皇帝就因病駕崩了,此后近四十年,清***直到倒臺,再也沒人重提修復圓明園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