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
有限生命投入無限事業
生平
雷鋒(1940年-1962年),原名雷正興,湖南望城人。1956年小學畢業后,他當過記工員、通訊員和拖拉機手。1958年,雷鋒遠赴東北,成為鞍鋼工人,是遠近聞名的標兵和積極分子。
1960年1月,雷鋒應征入伍,同年11月入黨。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
星火
成為好農民、好工人、好戰士
1956年7月,雷鋒在小學畢業典禮上說出了自己的夢想:“決心做個好農民,駕起拖拉機耕耘祖國大地;將來,如果祖國需要,我就去做個好工人建設祖國;將來,如果祖國需要,我就去參軍做個好戰士。”
雷鋒的戰友喬安山感慨道:“班長的三個夢想,都實現了。”
小學畢業后,雷鋒回到簡家塘生產隊,成為隊里的記工員;后來又在鄉里、縣委機關當通訊員;1958年春天,他到團山湖農場就職,成為一名拖拉機手。
1958年9月,鞍鋼招工,雷鋒響應號召報名,成為鞍鋼化工總廠的推土機手;1959年秋天,鞍鋼在弓長嶺新建焦化廠,雷鋒參與青年突擊隊,臟活兒累活兒搶著干……在鞍鋼工作一年零兩個月,他3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8次被評為標兵、5次被評為紅旗手、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大家都是心服口服。”喬安山感慨地說。
1959年12月,遼陽市開展冬季征兵,雷鋒向兵役局副政委等人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歷程,強烈要求入伍。1960年1月,他終于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文藝隊、汽車班、營房里、出差路上,處處都是他埋頭苦干、幫助戰友、服務人民的身影。
北京軌跡
來到天安門城樓前拍下兩張照片
1958年11月,雷鋒奔赴鞍鋼的途中需要在北京轉車。他利用幾個小時的停留時間,來到金水橋前仰望毛主席像良久。以天安門城樓為背景,他照了兩張相片,一張提著編織籃,一張騎著大北照相館的摩托車道具——這也是雷鋒僅有的在北京的照片。
按照***和所在部隊的安排,1962年雷鋒將前往北京參加國慶觀禮。為了不讓他驕傲自滿,這件事一直對雷鋒本人保密。當時,原***工程兵政治部干事張峻在毛主席像前為雷鋒拍攝了一張持槍的工作照,雷鋒感嘆說:“我多想見到毛主席呀!”知情的張峻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改口道:“你用實際行動去爭取,一定能見到毛主席。”
直到1962年8月15日雷鋒犧牲,他也未曾知曉:他離北京和毛主席,只隔著短短40多天的等待。
1963年8月1日,毛主席在***懷仁堂觀看了***排演的話劇《雷鋒》。接見時,扮演雷鋒的演員張玉敏握著毛主席的手匯報:“毛主席,雷鋒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見到您,我替他實現了。”
志愿
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無論是當農民、當工人還是當戰士,雷鋒給人的印象永遠是熱愛學習、充滿活力、從不吝惜于幫助別人。在鞍鋼時,他像釘子一樣鉆研業務,是遠近聞名的標兵和積極分子;入伍后,他積極參與抗洪搶險、教戰友讀書識字,留下了“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故事。因屢次立功、無私奉獻,雷鋒成為當時撫順市最年輕的人大代表。
雷鋒在日記里寫道:“我是一個***員,人民的勤務員。為了全人類的自由、解放、幸福,哪怕高山、大海、巨川,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是入火海,進刀山,我心甘情愿,頭斷骨粉,身紅心赤,永遠不變。”
而他的畢生志愿,在1961年10月20日的日記里表露無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