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s的名曲《星星》,是我們幾個朋友平時去KTV的保留曲目。不是因為能唱得有多好,而是大家都根本沒法唱準那些個音,只管聲嘶力竭地拼命往上吼兩嘴,仿佛就紓解了日常生活里的各種郁悶。
所以,在聽到張杰版本的《星星》之前,我還是無法想象,能有一個華人歌手,可以把《星星》詮釋得如此完美到位,如此具有層次感。
《星星》是張杰上周末在東方衛視《天籟之戰》節目的收官演出,因為這首歌,張杰又再上了好幾輪的熱搜,網友還把《星星》封為張杰的年度十大“神級現場”之一。
《星星》登頂***音樂巔峰榜
在最新一周的***音樂巔峰榜,《星星》成功登頂流行指數第一。打榜成績喜人,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張杰這個版本的深入人心。
此外,《星星》還在視頻網站收獲了數以千萬計的無數條彈幕,基本上全是對張杰一面倒的贊譽之聲:
“張杰把麥克風唱成了自己的專屬話筒”、“升調什么的聽著太爽了”、“給張杰跪了”、“還能再粉很多年”、“比錄音更贊的現場”……
《星星》的各種彈幕
一首歌的真正成功,除了真愛粉的由衷喜歡,關鍵是要能廣泛吸納更多路人粉。
有一些從來都對張杰無感的路人粉也告訴我,在電視上聽了《星星》后,甚至打算買票去看張杰的演唱會現場!
張杰用《星星》來“封神”、再實現各種“路轉粉”,可以說是連路人都大大服氣了。
我最感興趣的反而是,為了成就《星星》如此極致的“神級現場”,張杰到底在背后付出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努力?
幾周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長文,點評張杰在《天籟之戰》前期的精彩表現(戳這里)。我們也許從來就沒有見過,在競技式綜藝節目上,狀態如此放松、肆意的另一個張杰。
與張杰一路走來披荊斬棘的《我型我秀》、《快樂男聲》、《我是歌手》不同,《天籟之戰》所呈現的,是張杰不同的面向。
我會把《天籟之戰》這個節目,視作張杰藝術生涯走到半路的一個“中途站”。
此時此刻的張杰,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前路一馬平川,看似是所有的物質追求、精神追求幾乎都早已達到了。
卸掉了外在給予的壓力,肩頭上所有的壓力,其實都源自于張杰自己。
很多人記憶中的張杰,還是在各種比賽場上用盡九牛二虎之力、一定要讓你聽見他的聲音為止的那個張杰。
你不知道的是,過去這個總是劍拔弩張的張杰,已經在歲月的無聲修煉中,到達了新的化境——不再是“跟誰比”,而是“跟自己比”。
握緊拳頭,為夢想加油
不再給自己設限、勇于自我挑戰,是張杰給人生新階段的自己,留下的一份最重要的功課。
所以,《天籟之戰》就成了張杰自己跟自己拔河的戰場。他依舊努力,依舊拼命,但不是為了贏過誰,只是想要贏得自己。
沒有人天生是完美的。那些曾經取笑張杰“土”、英語發音不標準的無聊人,看到張杰在《天籟之戰》勇敢跨過語言難關,大概是要大跌眼鏡了。
除了親自給《流星雨》、《星星的約會》填上英語歌詞,張杰還挑戰了《怪獸》的西班牙語、以及《星星》的俄語,把英、俄、西三語唱得比說的還動聽……
一直在各種“不看好”之下還堅持努力成長,這,就是張杰。
關鍵是,不要放棄
對于俄語“零根基”的張杰來說,要順利完成俄語歌《星星》的演繹,仿佛是又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俄語并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外語,更別說《星星》這首歌本身的難度之大,對任何歌手而言都是“燙手山芋”:緊湊得喘不過氣來的歌詞、極高極寬廣的音域、真假音的無縫銜接……
知難而上,才是歌手張杰的真我本色。
在短短的24小時內,張杰一遍又一遍地悶著頭苦聽原唱版本,跟著“硬血”俄語發音,直至大家都聽不出任何差別為止。現在呈現出來的《星星》零瑕疵版本,你完全不會聽得出來,張杰居然是一個不懂俄語的人!
除了惡補俄語,張杰還在這不足一天的時間里面,完成了許多跟《星星》有關的雜七雜八的事情:歌曲改編、找人重新填寫中文歌詞、跟童聲合唱團彩排磨合、甚至親自設計了現場燈光跟畫面的調度……
我又要再一次問這個問題了:到底,張杰是如何做到的?!
音樂里的赤子之心
除了《星星》,在這一季的《天籟之戰》里頭,張杰仿佛是為了還自己一個心愿,每一期都盡量嘗試更多不一樣的風格,并以此身體力行地告訴你,他不再是那個只會唱情歌、飆高音的歌手張杰:
《回娘家》的阿卡貝拉+英倫搖滾,《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流行音樂+Rap+越劇,《流星雨》的英文念詞+燈光舞美效果,《情深深雨蒙蒙》的兩歌串詞新唱+原曲秒變搖滾風,《星星的約會》的舞蹈秀+爵士復古迪斯科,《九妹》的電子搖滾+Trap+雷鬼舞+民歌,《怪獸》的搖滾樂+西班牙古典樂小步舞曲……
“神級現場”并非一蹴而就,除了張杰猶如“人肉CD機”般的過硬演唱演繹之外,每一次100分的完美表演,都離不開編曲配器、新編歌詞、舞美設計、整體意境等方面的各種配合,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才配被稱為“新經典”。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正因為事前做足了一切準備,把所有會出問題的紕漏都提前解決了,張杰才能奉獻出像《星星》這樣“表面輕松、實則蘊藏深厚功力”的神級表演。
與童聲配合默契
甘世佳改編的《星星》中文詞,仿佛正是為當下的張杰量身打造一般:“帶著疑問抬頭望天,繁星點點,就像我曾追逐的夢,忽隱忽現;想放棄時卻又望見,它在身前,伸手去摘它卻忽然,消逝不見……”
張杰心底的那顆“星星”,就是他一直以來對音樂夢想近乎癡狂的執拗與執著。
每次張杰在谷底遭遇挫折、偶爾想要放棄的時候,這個閃閃發亮的夢想,就會如同星星一般適時跳出來,指引他繼續前進的方向。
實現任何夢想的道路,往往都是崎嶇不平的。在我們的生命里,一定還有無數個像《星星》這樣的難關,沿路在等待著我們。
張杰篤信的是:難關再難過,憑著一口氣,總能闖得過去。
“它,能否指引我向前,星,總沉默不發一言;卻,在孤單寒夜出現,又,點燃了夢想火焰在心間!”
你知道嗎,所謂的“神級現場”,是因為張杰即使跌倒過幾萬遍,也從來沒有放棄,才能到達這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