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轉(zhuǎn),滄桑變幻
澳門小城中
膚色與腔調(diào)雜糅,風(fēng)物和食俗相交
也在人們的味蕾上
刻下了百年風(fēng)霜的印記......
位于澳門伯多祿局長街白馬行的“九魚坊”餐廳
總會出現(xiàn)前來追星的食客
而這位明星就是這里的主廚
成名于上世紀的澳門廚師
74歲的“成叔”盧子成
澳門回歸祖國之前
成叔連續(xù)為六任澳門總督
提供過餐飲服務(wù)
成叔屬于標準的“革新派”
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和大膽的想象力
他認為,做廚師一定要不斷更新菜式
“不然吃了十次八次都是一樣的味道
客人就沒什么興趣再來吃”
為在葡式料理中融入中式思維
這一天,成叔專門拜訪了自己的老友
澳門古董級糖水鋪掌門人姚潤濂
甜品入口,也激發(fā)了他的革新靈感
用這碗清爽的無糖杏仁露
改良一道經(jīng)典的葡式甜品——
葡國甜飯
葡國甜飯口感順滑
米粒柔軟香甜,老少皆宜
是在葡國的大小咖啡廳中
最為基礎(chǔ)和常見的甜品之一
傳統(tǒng)的葡國甜飯
需要加入大量牛奶熬煮
而成叔則用清爽的杏仁露
調(diào)和牛奶的膻膩,帶來新穎味覺
黃油、白糖與蛋黃攜手
為甜飯增加了綿密的口感
牛奶用量減少,甜膩之氣收斂鋒芒
杏仁的甘甜則放大了米香
既有東方神韻
又留存了葡式料理的精髓
在澳門,類似這般
杏仁露與牛奶的碰撞還有很多
曾經(jīng)從世界各地來到澳門的人們
將各國美食帶來這里
在久久流傳中,交融、升華......
彼此纏繞間,演繹出另一番精彩
澳門最廣為人知的土生料理之一
是“葡國沒有的葡國雞”
澳門美食中的“辣味代表作”
是“非洲沒有的非洲雞”
隨著人的足跡,多種香料的傳入
潤色出了這些不知被改編了多少版的“正宗”
蹉跎往事漸漸模糊
大菜小食依舊風(fēng)度翩翩
在愈加***包容的澳門
文化的融合從未停歇
也許在下一個街角
又能解鎖全新的美食“澳門制造”
來源:大灣區(qū)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