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字面意思是: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怎么能夠治理天下呢?
◆◆
【講解】
有人說,這話說的沒道理,但我覺得這話其實并不錯,因為這句話想說明的是“要從小事做起”。這是一個以小見大的說法。上句不構成下句的充分或必要條件。但其中的邏輯確實反映了一個道理:一個連小事都不愿意去做好的人,很難成大事業。
◆◆◆
【典出】
◆◆◆
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習慣說》劉蓉(清)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一直比較信奉「見微知著」,也就是說,相信「見到一點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試問連一個人做的小事都做不好,那由許多小事組成的、且有更多人合作的大事,如何能夠做好呢?
「他山」
中國人講“內圣外王”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為了提升自我,是為了體道、達道、行道,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即“內圣”。這一過程也就是獲得超越性的人生意義的過程。“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把個人與社會聯系在一起,個體的境界提升不只是精神性的超越,還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使家齊、國治、天下平,即“外王”。這一過程使自我的存在價值具體實現于社會生活之中,使他人、社會因我的存在而獲益。
◆◆◆
【回?見】一段典故背后有一段故事,中華文化博大而精深,下期再見!
◆◆◆
【留言?互動】
下節預告:脫穎而出
下期同一時間,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