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出生于英國海軍部一個職員的家庭。從兒童時代起,他的家庭就經常處于貧困的境地。他的父親曾經因為債務而入獄。狄更斯從十歲起,就不得不進入一家皮鞋油工廠做工,隔了一年,才重新進學校讀書,因此他對于英國下層社會生活是早有所體會和了解的。
十九世紀四十至五十年代的英國,產業革命已經進入完成階段。繼紡織工業的機械化之后,重工業也迅速發展了。資本變得愈來愈集中,隨著產業革命的完成,英國國內的階級矛盾一天比一天尖銳。資本家對職工的殘酷剝削激起了工人們日益激烈的反抗。
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
艱難時世描述的就是這個時代,在英國一個焦煤鎮上發生的故事,也是當時英國各地都在上演的歷史。
此書不知道被什么人或組織定義為19世紀最值得一讀的小說。讀完之后,確實很教育意義,能讓人對社會、對人性有更深的反思。
但至于是不是最值得一讀的小說,我不敢評論,因為我沒有辦法讀完19世紀所有的小說。
此書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下面這段話,它是書中一位煤礦工人(在英國稱“人手”)跟其雇主的最后一次談話,談完后,這老實的、能干的工人就被老板當即開除了。。。
“東家,我沒有學問,見識又淺——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知道哪些***是絕對不行的。用強硬手段是絕對不行的。用戰勝和征服的辦法是絕對不行的。老認為一方面對,另一方面錯,這種很不自然的想法也是絕對不行的。置之不理也是絕對不行的。讓成千累萬的人老那樣生活著,老搞得那樣一團糟,結果他們站在一邊而你們站在另一邊;只要有這種不幸的情況存在著,不管是短期或是長期,就會有一個漆黑的、不可超越的世界把你們和我們隔離開來。不想法子去接近一般的人,不用慈悲心、耐心去對待他們,鼓舞他們,而他們呢,雖然困難重重卻是相親相愛,只要有一個人陷入困難之中,他們就會友愛地把自己需要的東西分給他——不以這種精神去接近人,也是絕對不行的,除非太陽會變成冰。最糟糕的是把他們當作許多匹馬的馬力,像處理加法中的數字或者機器一般地處理他們!認為他們沒有愛情和喜悅,沒有記憶和偏好,沒有靈魂,不會厭倦什么,希望什么——當一切平靜無事的時候,便跟他們拖下去,好像他們沒有上面所說的種種人性似的;等到整個大鬧起來的時候,卻去責備他們跟你們打交道時,缺乏那種人性——東家,除非上帝把它創造的世界重新改造過,這樣是絕對不行的。”
當然,除了上面那位人手的話外,還有下面兩句令人有感觸的表述:
露意莎是生平第一次到焦煤鎮“人手”的住處來;也是生平第一次面對面地跟個別的“人手”接近。她只知道他們有成千累萬的人數。她只知道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定數目的“人手”可以制造出多少商品。她只知道他們像螞蟻和甲蟲一般成群結隊地從他們的窩里爬出又爬進。
監獄可能就是醫院,醫院可能就是監獄,而鎮公所說不定就是那二者中的一個,或者既是監獄又是醫院,或者是其他,雖然在他們的建筑上各有一些裝飾品以示區別。
總之,對生活困苦,沒有希望的打工人,可以看看此書,但也別期望能獲得什么解脫。
好了,我沒有更多要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