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記載:
藥名覆盆子釋義釋名《本草綱目》:奎,西國草、畢楞伽、大麥莓、插田包、烏包子。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益腎臟,治陽痿,縮小便,補肚明目(葉亦有明目作用)
【附方】:覆盆子的補益作用與桑椹相同。
《本草綱目》載:“覆盆子,甘平入腎,起陽治痿、固精攝溺、強腎而無燥熱之偏,固精而無凝澀之害,金玉之品也。
味甘,性平,無毒。益氣輕身,令頭發不白。補虛,強陰健陽,悅澤肌膚,安和五臟,溫中益力。治療勞損風虛,補肝明目。并宜搗篩每天用水服三錢。男子腎精虛竭,陰痿能令堅長。女子食之有子。
覆盆子的絕佳口感一直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追捧,如今覆盆子被榮選為新“浙八味”中藥材培育品種,覆盆子的美譽將在浙江進一步擴大。
魯迅先生在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提到“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覆盆子果實成熟后很甜很甜的,歐洲人將其制成樹莓醬行銷全球,其營養價值遠高于草莓,因含有豐富的水楊酸、酚酸等物質。又有“天然阿斯匹林”之稱,價格也貴,屬于高擋果醬。
在《本草綱目》載覆盆子在我國很早就已食用與藥用,在食藥同源的中藥里覆盆子算得上顏色跟口味都俱佳的。
其名字來源與他特有的功效,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到中年腎虛毛病多見,晚上夜尿頻頻,古時人們常常在床邊放一個小便盆,稱為“夜壺”,以方便入夜小便。
覆盆子名稱來源:覆盆子益腎固精縮尿,吃一段時間后腎氣旺盛,膀胱氣化升降正常,夜尿癥也就好了,這個小便盆也就不用,就將尿盆覆扣過來,放在院角,此藥也因此而得名,稱為覆盆子。也有人認為覆盆子以外形如覆撲之盆而得名,
如《本草崇原》曰:其形圓而扁,如釜如盆,就蒂結實,倒垂向下,一如盆之下覆也。”我看二者都有道理。
覆盆子為薔薇科植物華東覆盆子的未成熟果實。盛產于浙江、福建等地。晴天時采集,洗凈,陰干用或鮮用。
因為怕腐爛難存,果實多在含青時采收。沸水略燙。曬干生用。
但覆盆子作用以成熟紅果為優,以前藥房常有取熟成熟果實,熬成膏的覆盆膏,療效很好。將桑椹果、金櫻子、女貞子、益母草、石斛等植物熬成的膏,稱之為素膏。
由牛皮、驢皮、龜版、鱉甲、鹿角、虎骨等動物熬成的膏,稱之為葷膠。素膏葷膠各有不同,隨證應用,療效比飲片好多了。
覆盆子入藥,始載于南北朝時期的醫書《名醫別錄》,其曰覆盆子:“主益氣輕身,令發不白。”
其后唐代《藥性論》謂:“主男子腎精虛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陰萎。”提出了本品具有補肝腎、助陽的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覆盆子含有豐富的水楊酸、酚酸等物質。能有效預防血栓。長期食用,能有效地保護心臟,預防高血壓、血管壁粥樣硬化、心腦血管脆化破裂等心腦血管疾病。
覆盆子有殺菌消炎功效,它所含的覆盆子油屬于不飽和脂肪酸,能夠促進激素分泌,可預防和治療前列腺疾病。
在歐美,覆盆子有“癌癥的克星”之稱,覆盆子里面還含有大量的鞣化酸,而鞣化酸在其他的食物里的含量非常少。實驗證明,鞣化酸表現出對化學物質誘導癌變及其他多種癌變有明顯的抑***用,特別是對結腸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宮頸癌、乳腺癌等有很好的抑***用。長期食用可防治癌癥。
覆盆子還是“減肥新寵”,覆盆子含有烯酮素,能夠加速脂肪的代謝燃燒,效果比辣椒素強三倍,比平常進食加快5倍脂肪代謝燃燒。具有很好分解轉化脂肪的功能,促進人體基礎代謝,具有降低體內脂肪含量的作用,被稱為“天然脂肪轉化因子”。日本等發達國家主要用于化妝品和減肥產品,且臨床效果十分明顯。
覆盆子有人稱它是“女人的美容院”,覆盆子中所含的黃酮類物質,具有抗菌消炎、抗過敏等作用外,這類物質可以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毛細血管彈性,促進皮膚細胞再生,從而發揮美容養顏的功用,覆盆子在護膚養顏方面也身手不凡。
覆盆子作為中藥,每天用量為:干品,煎服,5~10g。作為新鮮果品,每次服用以250g為宜。多食容易使人發熱。服用時注意:屬于腎虛火旺、小便短赤的朋友以及懷孕初期的婦女請慎重服用。
民間通常將覆盆子做為一種補腎壯陽的食物,與枸杞、山藥等同食,起到養生健身的作用。同時覆盆子為浙江主產的中藥和食品,應該大力開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