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文明密碼,開啟人生智慧,首席公開課,今日開講!
《禮記》為西漢禮學(xué)家戴圣所編,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典章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著作,涵蓋先秦儒家的哲學(xué)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學(xué)思想。書中不僅描述了禮節(jié)禮儀的規(guī)范,還剖析了禮文化所蘊含的文明基因和文化特色,許多篇章,是中國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也是全人類的文化寶庫。
今天,我們從“禮”字切入,通過對“禮”字的解讀,來了解古人思辨的人生智慧和維系社會運轉(zhuǎn)的重要準(zhǔn)則。
“禮”的繁體字為“禮”。
“禮”由“示”字、“曲”和“豆”字組成。
“示”字是“二”字和“小”字組成,“二”是古代的“上”字?!吧稀笔侵干眢w以上部分為上,身體以下部分為下。“二”也表上天,“二”字下面是“小”字,在這里代表日、月、星三光?!笆尽北硎揪刺欤娞熘?,也表示敬地,說明“禮”的產(chǎn)生是“法于天,效于地”,所謂效法天地,就是中華文化里的“天人合一”。
人們在祭拜天地時,要行大禮。
“曲”(qǔ)字,是“曰”(yuē)字和“草”字組成。“曰”是說的意思,草即是草木,草木的幼苗從土里剛冒出頭時,都是躬身卷曲的。
“曲”音同“屈”(qū)字,上面是一個死尸,即一般的舊的勢力,下面的新生事物出不來,被尸(舊勢力)給壓住了,只好在那里低頭叫屈了。叫屈歸叫屈,始終會被更替掉。自然的力量促使著新舊更替。
“豆”(dòu)字,象形字,像莢果豆角之形,豆類屬雙子葉植物,即在它的種子胚胎上生出兩片對應(yīng)的葉子,如橡膠,茶葉,花生,大豆等等,其共同特點就是莢果,這是其它科里都沒有的。
“豆”字乃莢果狀,漢字里面,“五谷豐(豐)登”的“豐(豐)登”二字,底下就是一個【豆】字,說明豆作物在糧食作物中的地位。
“豆”音通“逗”、“兜”,孩提時代,胸前掛一個口水兜,里面常帶著一把炒熟了的豆子,那是綠色食品,有時,孩子們也可以走豆逗樂。
“禮”不單單是在行禮時的躬身,禮還在我們心里,在我們的言語中,在我們面部表情中,在我們的生命活動中?!岸Y”字造意和讀音都深深地包含著這些,時時在告誡我們。“禮”音通“理”,要有禮數(shù)和禮節(jié),就離不開“理”,明理。
“禮”字的造字結(jié)合和“曲”字的讀音告訴我們,人的一生生活在社會中,一生的歷練都是彎彎的,沒有直線圖。曲(屈)字的造型還告訴我們,在我們的頭上面有一股舊的勢力“尸”,這一股舊勢力總在我們的頭上面,但同時告訴我們“屈”是為了“出”,不要因為“尸”而忘記了“出”?!俺觥笔恰扒钡撵`魂。人要能屈能伸,要伸屈自由,才能顯示生命頑強(qiáng)的活力。
“曲”字同樣告訴我們?nèi)松奈kU之處,下面豆字即表小,小表示自己的微不足道。有不要逞能的意思,同時還告訴我們怎樣避開危險,怎樣化險為夷。
“示”字給我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示字上面兩橫,表上天,有天即有地。禮,天地之理,尋天地之道,即得上天放光現(xiàn)睿。
“不學(xué)禮,無以立”,“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
一粒種子雖小,卻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一滴水雖微,卻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禮節(jié)雖小,卻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類社會更美好。
一個“禮”字構(gòu)筑了中華禮儀之邦的光輝形象,雖五年年悠悠歲月,仍傲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一個“禮”字,指引著中華民族從古走到今,從冬走到春,走過蠻荒,走向文明,走向民族的偉大復(f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