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又稱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是《中華本草》收載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薯蕷科植物山藥干燥根莖。
山藥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山藥最適宜與靈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山藥在食品業和加工業上大有發展前途。
藥品名稱
山藥
別名
懷山藥、山蕷、麻山藥、薯蕷。
外文名稱
CommonYamRhizome,RhizomeofCommonYam,Dioscoreaerhizoma
是否處方藥
非處方藥
主要適用癥
脾虛癥,肺虛癥,腎虛癥,消渴氣陰兩虛癥
藥源相關
史載
山藥原名薯蕷,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藥;北宋時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河南懷慶府(今博愛,武陟,溫縣)所產最佳,謂之“懷山藥”。“懷山藥”曾在1914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遂蜚聲中外,歷年來向英、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本草綱目》說它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等滋補功效。
產地
山藥,作為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受區域氣候特征、地質特點、生長習性等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同的產地特征。山藥主產地河南博愛、武陟、溫縣等地,山西、陜西、山東、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也有栽培。以廣西、河北、河南等地為主的幾大產地構成了國內主要山藥栽培區。
別名
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水山藥、毛山藥、光山藥
來源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用硫黃熏后,干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干燥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干心,悶透,用硫黃熏后,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干,打光,習稱“光山藥”。
注:同屬植物野山藥DioscoreajaponicaThunb.野生于我國各地。其根亦作山藥入藥,功效類同。
制法
山藥:除去雜質,分開大小個,泡潤至透,切厚片,放于焙籠中烘干(明代李中立著《本草原始》云:“凡藥曬干者極多,古人何必獨加干字于山藥之上)。
麩炒山藥:取凈山藥片,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黃色。
性狀
本品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cm,直徑1.5~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縱皺紋及須根痕,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黏。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平齊,長9~18cm,直徑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鑒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淀粉粒單粒扁卵形、類圓形、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8~35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十字狀或短縫狀,可見層紋;復粒稀少,由2~3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黏液細胞中,長約至240μm,針晶粗2~5μm。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直徑12~48μm。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功效與作用
性味
甘、平、無毒。
歸經
歸脾、肺、腎經。
功效
山藥,人類自古食用,是人類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早在唐朝詩圣杜甫的詩中就有“充腸多薯蕷”的名句。山藥塊莖肥厚多汁,又甜又綿,且帶粘性,生食熱食都是美味。根據山東省農科院對山藥的化驗結果,其塊莖中平均含粗蛋白質14.48%,粗纖維3.48%,淀粉43.7%,糖1.14%,鉀2.62%,磷0.2%,鈣0.2%,鎂0.14%,灰分5.51%,鐵53.57ppm,鋅29.22ppm,銅10.58ppm,錳5.38ppm。人類所需的18種氨基酸中,山藥中含有16種。
山藥肉質細嫩,含有極豐富的營養保健物質。《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日華子本草》說其“助五臟、活筋骨、長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山藥具有誘導產生干擾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膽堿和卵磷脂有助于提高人的記憶力,常食之可健身強體、延緩衰老,是人們所喜愛的保健佳品。以山藥為主、輔以魔芋做成的仿生食品,具有營養豐富、滋補健身、養顏美容之功效,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營養美食。
共2張
山藥
山藥是山中之藥、食中之藥。不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調理疾病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指出:山藥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去頭面游風、止腰痛、除煩熱、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潤毛皮,生搗貼腫、硬毒能治;《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玉液湯和滋培湯,以山藥配黃芪,可治消渴、虛勞喘逆,經常結合用枸杞子、桑椹子等這些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做茶泡飲,可補腎強身,增強抵抗力,可以起到較好的保健養生功效。
山藥有如下作用:
1.降血壓中藥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等,都是有山藥配成的有名方劑,不僅用于治療腎虛病癥,還用于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神經衰弱和腰痛等病癥。
2.延緩衰老現代科學證明,山藥能使加速有機體衰老的酶活性顯著降低。含山藥的八味地黃丸,主治產后虛汗不止。保元清降湯、保元寒降湯,可治吐血和鼻出血;寒淋湯和膏淋湯,可治淋蟲。山藥還可治肺結核、傷寒及婦女病等,這都有利于延年益壽。
3.抗腫瘤作用山藥塊莖富含多糖,可***和調節人類免疫系統。因此常作增強免疫能力的保健藥品使用。山藥多糖對環磷酰胺所導致的細胞免疫抑制有對抗作用,能使被抑制的細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復正常。山藥還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如,六味地黃丸可治療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衰弱等病癥。知柏地黃丸可治療強直性脊椎炎和婦科胎漏、陰癢、經閉等陰虛火旺癥。歸芍地黃丸可治療耳痛耳鳴,陰虛自汗等。
4.可治皮膚病山藥中所含的尿囊素具有麻醉鎮痛的作用,可促進上皮生長、消炎和抑菌,常用于治療手足皸裂、魚鱗病和多種角化性皮膚病。[1]
原植物
形態特征
山藥為薯蕷科草質藤本,根莖棒狀,長達33~66厘米,最長達100厘米以上,根少分枝,白色根著生許多須根,粘性,斷面莖細長,可達丈余。葉對生,葉形多變化,常為心臟形或剪形掌狀,葉脈6~9出,葉腋間生有株芽(稱零余子,也叫山藥豆,山藥蛋)可供繁殖材料,也可食用。白色小單生花,蒴果。
生長環境
山藥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喜溫暖向陽地方,但怕霜凍,忌連作。
地理分布
原產亞洲,我國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并有野生分布,主產于河南、山西、山東、陜西等地。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疏松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和無有積水黏土,而且疏松緊密品質好,但產量低,背風向陽的地栽培為宜,然后冬翻66厘米左右,施足基肥5000千克,深翻50~60厘米,春季淺耕15~20厘米。播前澆透底水,整地作畦,多數采用壟作,壟寬120厘米,兩壟間的溝作排水、灌溉。
繁殖***
主要是用蘆頭和珠芽繁殖。
蘆頭是山藥收獲時根莖的上端部分,是山藥大田生產上惟一的繁殖材料,蘆頭多年連續使用容易引起退化,一般2~3年更新一次。
⑴蘆頭繁殖
10月份挖出根,選頸短、芽頭飽滿,粗壯無病蟲害的山藥蘆頭,16~20厘米長折下,于日光下略曬2~3天使傷口愈合,放在室內或室外挖坑,坑的深度及蓋上厚度以使蘆頭不受凍為度。溫度5℃左右為好。化凍后施足基肥,深翻26~33厘米,耕細整平,做成平畦或高壟,行距33~50厘米,株距16~20厘米,溝深16厘米,施腐熟的糞土和覆土,稍加鎮壓,栽后澆水。未出苗前用齒耙破除地表板結,保持畦面濕潤,約15~20天出苗。
⑵珠芽繁殖
10月地上部黃了摘下珠芽(山藥豆)放在室外用干沙貯藏,春天3月中、下旬取出,稍曬即可進行播種。行距20~26厘米,株距10厘米,溝深6厘米,栽2~3粒山藥豆,覆土6厘米。半月后出苗,秋天挖出作種栽。
田間管理
苗高33厘米,搭支架,使蔓莖向上生長。5~8月份分次追肥,追稀糞和廄肥為主,結合澆水進行追肥,生長期注意適時澆水、排水。
病蟲防治
⑴炭疽病[2]
雨季嚴重,危害莖葉子,在莖葉上產生褐色略下陷的小斑,有不規則輪紋,有小黑點。
防治***:收后打掃田間衛生,把殘枝落葉燒毀,栽時用1:1:150波水多液浸根10分鐘,發生或噴65%代森鋅500倍或50%退菌特800~100倍液,7天1次,連打2~3次。
⑵褐斑病
雨季有積水時發生,主要危害葉子。使葉子上長有不規則的褐色小黑點,而后葉穿孔。
防治***:輪作、清潔田園。發病初期噴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7天1次,連打2~3次。
采收加工
蘆頭栽后當年采收,珠芽第二年收。11月份葉黃后,采珠芽,每公頃收珠芽1500千克左右。拆支架,去掉地上部,用一溝倒一溝的***采挖,取下蘆頭作種栽,切勿把山藥折斷,影響質量。把下部的塊根放入缸中浸泡1~2天,洗凈,趁鮮用竹刀把外皮利凈,裝入簍中放到炕上用硫磺熏24小時,每百千克鮮山藥用硫磺0.8~1千克,至山藥變軟,表面上有許多水珠,取出日曬或烘至外皮干燥后,放入簍中悶,悶后再曬,直至曬干。另外簡單的加工***是洗凈泥土,趁鮮用竹刀利去外面粗皮,切片曬干即可。用木箱或簍包裝。要求包裝箱密封,周圍貼油紙或塑料薄膜,防潮、防霉、防蟲蛀。
光山藥的加工***:光山藥是出口要求的規格,仍按加工毛山藥的***,把加工過的干毛山藥放水中浸泡1~2天,撈出稍晾,用硫磺熏后在陽光下曬,至出現白霜為止,用木板把山藥搓光,搓潤,再曬2小時重放簍內,返潮1~2天,使內外干濕一致取出冉搓。然后根據長短粗細不同,切成長18-21厘米或12~15厘米的段,再用刀到去不平的疙瘩,再搓圓搓光,放在席上曬干,把頭擁齊,即為光山藥(山藥棍)。
營養成分
每100g山藥含水分75g左右,碳水化合物14.4~19.9g、蛋白質1.5~2.2g、脂肪0.1~0.2g、薯蕷皂苷50ug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碳水化合物以淀粉為主。山藥中的黏性物質由甘露聚糖與球蛋白結合而成的黏蛋白。[3]
營養價值
健脾益胃。助消化
共2張
山藥
山藥所含的能夠分解淀粉的淀粉糖化酶,是蘿卜中含量的3倍,胃脹時食用,有促進消化的作用,可以去除不適癥狀,有利于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佳品;
滋腎益精
山藥含有黏蛋白、淀粉酶、皂苷、游離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等物質,且含量較為豐富,具有滋補作用,為病后康復食補之佳品,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
益肺止咳
山藥含有皂苷、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癥;
預防心血管病
山藥幾乎不含脂肪,而且所含的黏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防止動脈過早地發生硬化。山藥含有皂苷能夠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對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病癥有改善作用;
延年益壽
山藥可增加人體T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
抗肝昏迷
山藥所含的膽堿是與學習記憶有關的神經傳遞物質——乙酰膽堿的物質基礎,研究發現山藥具有鎮靜作用,可以抗肝昏迷;
減肥健美
山藥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鉀的含量較高,所含熱量又相對較低,經常食用,有減肥健美的作用。[4]
研究
現代科學分析,山藥的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沈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可減少皮下脂肪堆積;能防止結締組織的萎縮,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等膠原病的發生。
其所含的多巴胺,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重要功能,該成分在治療中占有重要位置。
不過,山藥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里含的植物堿,少數人接觸會引起山藥過敏而發癢,處理山藥時應避免直接接觸。
防霾食譜之山藥篇
霧霾天氣,濕漉漉的,空氣中有著水汽和灰塵,容易傷脾傷肺,山藥能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對于脾虛食欲不好以及肺虛咳嗽不止有非常好的食療效果。而且《本草綱目》中有提到,山藥能夠封閉皮毛,阻止霧霾從皮膚進入體內,可算是在人體建立一道防霧霾的屏障。
一、山藥蘿卜粥
山藥蘿卜粥是一款咸粥,味美清淡,惹人喜愛,山藥有滋養強壯,助消化,跟蘿卜一起做粥,糯糯的,有營養又好消化。
材料:糯米、大米、山藥、蘿卜、香菇、姜片二片
做法:
1、糯米和大米洗凈浸泡10分鐘。
2、山藥去皮切段水浸泡,蘿卜去皮切小塊,香菇洗凈切小粒。
3、鍋中水燒***蘿卜和香菇焯燙,大米、蘿卜、香菇放內膽。
4、放山藥,熱水,內膽放入電壓鍋中。
5、加蓋按下營養飯-煮粥健。
6、加鹽調味,滴幾滴香油拌勻,盛碗中撒上蔥花即可。
二、玫瑰山藥泥
這款甜點做法簡單,但是味道很好。山藥口感細密綿軟,口味清甜,夾雜著點點玫瑰花瓣,不僅可以健脾除濕氣,還能美容養顏。
原料:山藥500g,玫瑰花茶1小把,奶粉2大勺,細砂糖2大勺。
做法:
1、山藥入鍋蒸熟,蒸熟的山藥放入盆中。
2、趁熱放入干玫瑰花,放入適量奶粉。
3、放入適量細砂糖調味,把山藥碾成泥,攪拌均勻,用模具造型即可。
三、山藥炒羊肉
羊肉是一樣很好的溫補食材,對于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虛寒哮喘都有一定的治療和補益的效果。羊肉做的不好容易有羊騷味,這道菜中加了羊肉的白胡椒粉和辣椒,不僅去除了羊騷味,而且下飯非常香。
原料:羊肉200克,山藥1跟,香芹2根,紅尖椒2個,食鹽半勺,姜3g,蒜5瓣,料酒1大勺,生抽1大勺,老抽半勺,香油1小勺,大蔥1段,植物油和白胡椒粉適量。
做法:
1、將羊肉切成片,香芹切段,蔥姜蒜切片,紅椒切圈。
2、將山藥去皮切厚點的片,入開水鍋中焯個10秒鐘撈出備用。
3、鍋入油加熱,下入羊肉片炒斷生后立刻盛出。
4、凈鍋再入油,炒香蔥姜蒜,下入羊肉片、香芹段、紅椒圈炒片刻。
5、再加入料酒和山藥,快速加入生抽、老抽、鹽和白胡椒粉大火炒勻,最后淋入香油即可。[5]
應用選方
脾虛腹瀉(包括慢性腸炎,消化及吸收不良)
山藥半斤,蓮子、芡實各120克,共研細粉。每次以2~3調匙,加白糖適量,蒸熟作點心吃,每日l~2次,連續服用,有效。
人參山藥芡實湯-主治-遺精
雞皮糙山藥,芡實,麥冬各15克,人參10克,五味子3克,水煎取汁,每日一劑,分2次服。益氣養心,健脾固澀。適用于遺精。[6]
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饑
山藥15克,黃連6克,水煎服。或山藥、天花粉等量,每日30克,水煎分服。
凍瘡,丹毒,癰疽腫毒初起
鮮山藥搗爛涂敷于患部,干即更換,數次即消。(或加蓖麻子仁數粒一同搗爛外敷更好)。
咳嗽痰喘(包括慢性氣管炎,老人慢性支氣管炎)
鮮山藥搗爛,與甘蔗汁半杯和勻,燉熱服之,一日z次。
項后結塊,赤腫硬痛(包括淋巴結炎腫、項背癰疽等)
鮮山藥一段(去皮),蓖麻子2~3粒(去殼),同搗爛研細和勻,貼于患部,一日更換2次
腎虛夢遺,脾虛便涪,老年陽虛,小便頻數
山藥零余子(山藥藤上所結的珠牙)30~60克,煮熟去皮,加白糖少許,臨睡前服之,勝如山藥。
肺病發熱咳喘,自汗,心悸,便溏
山藥60~120克,煮汁飲服,或每日適量煮食之
參考資料
[1]周成河吳云.山藥加工與開發利用.《中國食物與營養》雜志,2004
[2]山藥功效.山藥功效[引用日期2015-01-04]
[3]陳輝.現代營養學.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4]丁超.優質山藥.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5]防霾食譜之山藥篇.綠色呼吸.2014-08-04[引用日期2015-03-12]
[6]山藥做法.山藥做法[引用日期20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