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關注孩子早期教育的寶爸寶媽們對“關鍵期”這個詞匯一定不陌生,這幾年到處都是關于“關鍵期”的文章。
但關鍵期到底是什么?
各種關鍵期,對孩子到底有什么影響?
不是教育家、心理學家的普通爸媽能不能發現并利用好孩子的關鍵期呢?
我們今天就來系統聊一聊!
什么是關鍵期?
1930年代,奧地利的生物學家、心理學家康拉德·勞倫茲提出了“關鍵期”理論,并以此獲得諾貝爾獎。
關鍵期理論發現,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命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過程中,在某些特定時期對某些能力或知識信息的獲得特別敏感,如果接受了適當的培養,就能不知不覺地獲得這些能力和知識;
如果在這個時期未能受到適當訓練,那么,以后對這些知識或能力的獲得就需要花幾倍、幾十倍的時間與努力,甚至永遠失去獲得這些能力和知識的可能。
這樣一個時期,被心理學稱為“發展的關鍵期”。
關鍵期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常說,0-6歲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期,0-3歲則是關鍵期中的黃金時期,這是為什么?
科學研究表明,大腦潛能的開發主要依賴早期,腦功能的基本完善均是在學齡前。嬰幼兒到達3歲時,大腦發育已經達成人的80%。3歲前是寶寶語言、性格、學習能力、生活習慣等培養的黃金期,錯過則無法彌補。
1920年,有人在狼窩里發現了印度“狼孩”,那時她8歲。她雖然有人類的軀體,但無論是脾氣秉性,還是生活習慣都和狼一樣,不會雙腳站立走路,只能用四肢,不會說話,也聽不懂語言。
人們非常努力地對“狼孩”進行教育和訓練,可是用了6年的時間,“狼孩”才能夠單獨直立行走。但還是不會跑,她想走快時,就又需要四肢并用。
用了25個月,她才能說第一個詞“ma”,4年后一共只學會了6個單詞,直到1929年,17歲的卡瑪拉去世前,她的智力、能力才達到兩、三歲孩子的水平。人們對她實施了良好的教育,可是卻收效甚微。
人類的知識與才能不是天賦,直立行走和言語也并非本能。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后天實踐和學習才能掌握的。
0-6歲這個階段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腦的發育有不同的年齡特點,比如言語發展的關鍵期(發音系統逐漸形成比較穩定的神經通路,以后要重新改變,非常困難),錯過這個關鍵期,不僅是言語,在心理發展方面也會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因此長期脫離人類社會環境的幼童,就不會產生人所具有的腦的功能,也不可能產生與語言相聯系的抽象思維和人的意識。
但是,成人如果由于某種原因長期離開人類社會后又重新返回時,則不會出現“狼孩”情況。
1972年,人們在東南亞大森林找到了二次世界大戰時迷失的日本士兵橫井莊一。它遠離人類,像野人一樣生活了28年,人的一切習慣甚至連自己的母語也都忘記。可是當他獲救后,只用了82天的時間,便完全回歸人類社會,適應了生活,一年后結了婚。
因為在他0-6歲的年齡接受了正常的教育引導,即使離開社會生活一段時間,再次回歸只需要不久的時間就可以適應。
同樣是一段時間遠離人類,可是,“關鍵期”是否錯過,卻有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結局。
歪歪兔太陽老師有句話說得很好,她說:“孩子的品性里,藏著每個關鍵期受到的教育。”
普通爸媽能否發現并利用好孩子的關鍵期?
經過歪歪兔13年的教育經驗,我們很認真地回答,可以。
在我們接觸的30萬會員家長中,我們發現每個家長都可以發現孩子的關鍵期表現,只是大多數家長都把這些表現認定為孩子的不當行為,采取了錯誤的回應方式,更別提為孩子創造環境了。
比如孩子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我們會以為孩子是在搗蛋,其實他是到了“空間探索”發展的關鍵期;
當我們拖地,孩子也拿著掃把到處亂戳時,我們以為孩子是添亂,其實他是到了“助人行為”發展的關鍵期;
當門鈴響了孩子哭鬧著非要把門關上由他來開時,我們可能以為孩子是無理取鬧,其實他只是到了“秩序”發展的關鍵期……
滿足孩子關鍵期的發展也很簡單,當我們面對孩子某些特殊的表現,我們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把問題交給孩子,孩子的行為會告訴我們,他們的需求是什么,這個過程就滿足了孩子能力發展的需要,也就是孩子關鍵期發展的需要。
當然如果能夠為孩子的發展需求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支持,就更好了。
而這是歪歪兔13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關注孩子關鍵期的需要,為家長提供在家庭生活中簡單的、可執行的方案,幫助家長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發展關鍵期,幫助每個家庭淡定和從容地面對孩子的成長。
《歪歪兔情智樂園家庭早教套裝》便是在通過“關鍵期”引導一個家庭用20%的精力,去將這80%的矛盾轉化為快樂,我們將13年的一線育兒經驗融進【情智樂園】,覆蓋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幾本書,就能幫你輕松完成早教;幾幅畫,就能讓孩子明白道理。
懂教育,懂孩子,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
情智樂園家庭早教套裝
歪歪兔
根據諾貝爾獎關鍵期理論研發5大兒童發展領域全面培養每月采取8+1形式派發當月教材1對1育兒老師,隨時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