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歸是什么意思?很多結婚新人都不太清楚這個古代傳統民族婚俗。于歸其實就是指女子出嫁的意思。
1、古代婚俗:出嫁叫于歸之喜,結婚叫花燭之喜,生子叫弄璋之喜。
常用詞“之子于歸”。“之子”:之,這;子,古代兼指兒女,這專指女性后代;“于歸”:古代指女子出嫁。歸者,回也,古人認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回到了家,即,夫家才是一個女子的最終歸宿。
2、來源出處:
(1)《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指女子出嫁。
(2)朱熹《集傳》:“婦人謂嫁曰歸?!?/p>
(3)明代孫仁孺《東郭記·一妾》:“在閨中雙雙聚首,怕于歸不能相守。”
(4)清朝李漁《蜃中樓·雙訂》:“他日于歸,不知嫁著甚么男子,好生愁悶。”
(5)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記得你還有一位令姐,怕已經于歸了吧?”
3、詩詞欣賞: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贈顧驃騎詩·思文》
陸云羔羊執贄。玉帛有輝。百兩集止。之子于歸。
宗姻風從。娣侄云回。祁陽顧之。煥其盈闈。
《詩經·豳風·東山》
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詩經·周南·漢廣》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