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記者李勁峰)坐落在武漢市蔡甸區野戰國防園的一座吳運鐸紀念館內,干部群眾、青年學生絡繹不絕,他們來向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吳運鐸致敬。
吳運鐸,祖籍湖北武漢,1917年生于江西萍鄉,早年曾在安源煤礦當工人。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歷任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車間主任,淮南抗日根據地子彈廠廠長、軍工部副部長,華中軍工處炮彈廠廠長,大連聯合兵工企業引信廠廠長,株洲兵工廠廠長。
1941年皖南事變后,他奉命轉移到淮南抗日根據地,為前方部隊制造急需的槍炮彈藥。日偽軍進攻根據地時,他就帶領大家抬著機器打游擊,只要有機會就堅持生產。一次在修復前方急需的炮彈時,雷管發生爆炸,他左手被炸掉4個指頭,左腿膝蓋被炸開,左眼晶體被炸破,幾近失明。
1947年,吳運鐸奉命去大連建立引信廠并擔任廠長。在一次試驗彈藥爆炸力的時候發生意外,他被炸得渾身是傷。當他能下地時,便請示領導買來化學藥品和儀器,把病房變成實驗室,研制成功一種高效***。
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專題報道《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介紹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兵工功臣吳運鐸》,他的名字傳遍祖國大地。
吳運鐸曾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長等職,主持多項兵器科研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軍工人才,為國防現代化和改善部隊裝備做出重要貢獻。1991年5月,吳運鐸在北京逝世。
《人民日報》(2019年12月03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