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種簡介
小蓬草(學名:ErigeroncanadensisL.),雙子葉植物綱,桔梗目,菊科,飛蓬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二、物種別名
加拿大蓬、飛蓬、小飛蓬、百靈草、臭艾、鳳頭花、蒿子、驢尾巴蒿、毛毛蒿、牛尾巴蒿、蓬花草、破布艾、七天風、祁州一枝蒿、小白酒花、小山艾、小蒸草、羊尾巴、魚膽草、竹葉艾、小白酒草、小飛逢、小飛廉。
三、物種分布
安徽、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黑龍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江西、吉林、遼寧、陜西、山東、山西、四川、臺灣、新疆、***、云南、浙江。
四、生長環境
常生長于曠野、荒地、田邊和路旁,為一種常見的雜草。
五、形態特征
莖直立,高50-100厘米或更高,圓柱狀,多少具棱,有條紋,被疏長硬毛,上部多分枝。葉密集,基部葉花期常枯萎,下部葉倒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1.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具疏鋸齒或全緣,中部和上部葉較小,線狀披針形或線形,近無柄或無柄,全緣或少有具1-2個齒,兩面或僅上面被疏短毛邊緣常被上彎的硬緣毛。頭狀花序多數,小,徑3-4毫米,排列成頂生多分枝的大圓錐花序;花序梗細,長5-10毫米,總苞近圓柱狀,長2.5-4毫米;總苞片2-3層,淡綠色,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頂端漸尖,外層約短于內層之半背面被疏毛,內層長3-3.5毫米,寬約0.3毫米,邊緣干膜質,無毛;花托平,徑2-2.5毫米,具不明顯的突起;雌花多數,舌狀,白色,長2.5-3.5毫米,舌片小,稍超出花盤,線形,頂端具2個鈍小齒;兩性花淡黃色,花冠管狀,長2.5-3毫米,上端具4或5個齒裂,管部上部被疏微毛;瘦果線狀披針形,長1.2-1.5毫米稍扁壓,被貼微毛;冠毛污白色,1層,糙毛狀,長2.5-3毫米。花期5-9月。
六、價值功能
(1)藥用價值:全草入藥,有消炎止血、祛風濕、治血尿、水腫、肝炎、膽囊炎、小兒頭瘡等癥。
(2)飼用價值:嫩莖、葉可作豬飼料。
七、防除方案
冬小麥田
苗后:雜草1-4葉期前,50克/升雙氟磺草胺懸浮劑5-6毫升/畝,莖葉噴霧。
(此方案僅供參考,請嚴格按照廠家說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