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福建省漳浦縣佛曇鎮東坂村的戴云峰,養了20多年河鲀,養殖面積達到2000多畝,是村里數一數二的養殖大戶。
內、外打擊價格一滑到底
佛曇鎮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養河鲀,河鲀價格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480元一斤,到2010年的時候河鲀的價格還長時間保持在每斤200元左右。從2012年開始,國內高端餐飲行業大幅縮減,河鲀的市場需求大不如前。養殖戶們紛紛開始拋售自己手中的河鲀,減少虧損。當時佛曇鎮的河鲀價格從200元一斤最多跌到了12元一斤,售價還沒有成本高,養得越多越賠錢。
戴云峰養殖了2000多畝河鲀,幾乎把家里的積蓄全都投了進去。最困難的時候,戴云峰口袋剩下不到50塊錢。
認清產品優勢擺脫困境
在自己老家這邊是找不到出路了,戴云峰把目光投向了全國有名的河鲀集散地——江蘇揚中,也正是這次的江蘇之行,讓戴云峰找到了出路。江蘇揚中這邊養殖河鲀都是淡水養殖,但戴云峰老家都是用海水養殖的,海水養殖出的河鲀在養殖成本方面要低于淡水養殖的河鲀。
戴云峰繞過中間商找到了江蘇揚中的經銷商,將自己的2000畝河鲀賣了出去,價格還比戴云峰老家的價格高一倍,暫時擺脫了困境。
戴云峰發現江蘇揚中的河鲀的餐飲市場依舊火爆,經銷商從戴云峰老家便宜進貨,賣到市場上最普通的一條河鲀298元,銷往檔次比較高的***達到398一條,錢都被經銷商賺走了。
戴云峰準備從河鲀餐飲市場入手,他從江蘇請來***的師傅到佛曇鎮進行河鲀烹飪培訓,當地也有不少人也開始經營起了河鲀餐廳。
河鲀含有劇毒,國家有關部門明確禁止經營養殖河鲀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河鲀整魚,養殖的河鲀必須出自于經有關部門備案的魚源基地,并且由具備農產品加工條件的企業加工,才能上市場銷售。
佛曇鎮人養了20多年河鲀,但是并沒有人去嘗試申請加工資質,戴云峰發現要想帶領當地河鲀產業走出困境,就得去申請加工資質。2018年,他的養殖基地終于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驗收,成了暗紋東方鲀養殖、加工“雙備案”企業。拿著手里的兩塊牌子,戴云峰開始著手河鲀深加工。戴云峰的工廠開足馬力,生產去除河鲀毒性后的河鲀肉。
戴云峰還帶著產品和一口鍋,來到了世界文化遺產——南靖土樓,這里每年有450多萬游客游覽。當地***很重視河鲀產業的發展,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讓戴云峰在現場給游客做免費品嘗活動,戴云峰先吃,游客看到老板自己吃了,膽子也就大了起來,慢慢的有人愿意進行嘗試、購買。
此外,戴云峰還開發出一系列河鲀護膚品。在戴云峰的一點一滴推動下,佛曇鎮的河鲀影響力和知名度慢慢擴大。佛曇鎮成為福建省最大的河鲀養殖基地,河鲀養殖面積3萬多畝,年產量3000多噸,年產值達8億元。(本文轉自【央視網】。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系wx@fishfir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