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版是我們與眾多熱愛寫作的中學生們的互動窗口,我們會以北京各中學為單位逐校呈現。借一線語文教師的視角和筆觸,說一說他們眼中具有文學天賦的孩子們的寫作風格;這些語文名師也將從文學角度解讀作品中的寫作亮點。真誠歡迎全市各校與我們聯系,投稿郵箱:316618183@qq.com。
出場學校:
中關村中學
出場教師:
于春紅(中學一級教師)
何曉男(中學高級教師)
謝月芳(中學高級教師)
朱婷(中學二級教師)
初中部王昊揚
遛鳥的人是北京人里頭起得最早的一撥兒。每天一清早,四五點鐘,便被爺爺不由分說地拎出被窩。當公交首班車出動時,各大公園中就已經有很多人在遛鳥了。他們有的是步行而來,有的是騎自行車前往,他們的鳥大多是兩籠,如若多至四籠八籠,就非騎三輪來不可了。我幫爺爺開三輪車鎖的空兒,他老人家已經把鳥籠安排得妥帖——車把上,后座上,前后左右都是用藍布罩上的鳥籠。
電動三輪十分平穩地駛在路面上,車上的爺爺自然是瀟灑自得,神清氣朗。對于跑在后面的我氣喘吁吁的呼喊也全當是耳邊風。
好不容易到了公園,爺爺的“鳥友”也來得差不多了。爺爺揭開鳥籠的藍布罩子,把籠子掛在與鳥友的籠子相距不遠的樹上。聽著這幾位“***湖”的高談闊論,我也漸漸摸出來了點門道。鳥為什么要叫“遛”?不遛不叫。鳥要習慣于籠養,習慣于喧鬧熙攘的環境,習慣與人相處時,才會盡情地鳴叫。這樣的一段過程,行話叫做“壓”。北京遛鳥人的鳥種類很多,區別起來,分大鳥和小鳥兩大類。大鳥主要是百靈、畫眉,小鳥主要是紅子、黃鳥。一只鳥可以叫出好幾個“玩意”,除了自己的,能學大山雀,葦咋子,麻雀打架,貓叫,灑水車聲,甚至是——老太太罵街。這群鳥友越聊越起勁兒,聊到各家的鳥——有的音色寬亮,有的窄高;有的鳥聰明,一學就會;有的鳥笨,一輩子也只能老實巴交地叫那么幾聲。有的害羞,不輕易叫,有的鳥好勝,能不歇氣地叫一個多小時。樹上鳥籠中的鳥此起彼伏地賽著叫,叫得可愛機靈,叫得一片喜慶。公園外的路人行色匆匆,公園里的我們卻慢條斯理愜意自在,好不快活。“熏風漫卷”,裹挾著鳥兒的叫聲與我撞個滿懷。
聽著老爺子們談天說地,鳥兒清亮的爭鳴,清風吹拂,暗香徐來,帶著塵世的煙火氣息,澄澈美好。看著人間草木,品著人間趣味,陶然其中,悠哉悠哉,怡然自樂。
幸甚至哉,不知所言。只好長吟一句,“吾心自有樂,世俗豈能知?”
【于春紅點評】
小作者以老北京的傳統文化生活之一“遛鳥”為寫作材料,表達了超然物外、怡然自樂的生活樂趣。本文選材新穎,語言頗具靈動之感,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和獨特感受。由此足見小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和超群的寫作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