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非洲多個國家發現的新型變異新冠病毒引起各國高度警惕。
當地時間26日,世界衛生組織舉行緊急會議后發布聲明,將這種新型新冠病毒變異株B.1.1.529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并命名為Omicron(奧密克戎)。初步研究表明,與其他“需要關注的變異株”相比,該變異株導致人體再次感染病毒的風險增加。
衛生界人士說,廣泛接種新冠疫苗現階段仍是遏制病毒擴散的有效***,民眾應盡快接種。
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因何“走紅”?
世衛組織在聲明中指出,南非于11月24日首次將這一變異株報告給世衛組織,首個感染該變異株的樣本的采集時間是11月9日。
截至目前,已有大約20個國家陸續發布或準備出臺針對南部非洲國家航班和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
研究人員表示,去年10月在印度發現的德爾塔變異毒株,總共包含15處突變,世衛組織在今年5月將其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而根據初步研究發現,同樣被世衛組織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奧密克戎,比德爾塔毒株具有更多突變,目前已知該變異株攜帶的突變至少有32處,大量突變意味著可能會弱化現有新冠疫苗的效力,并且可能更具傳染性。
當地時間11月27日,意大利羅馬兒童醫院科研團隊發布新冠病毒新型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全球首張圖片。
圖片顯示,與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相比,奧密克戎毒株擁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變。這些變異多樣化,且大部分位于與人體細胞相互作用的區域。
專家:新毒株“極不可能”重演德爾塔的急速傳播
研究人員表示,新冠病毒通過變異進一步適應人體,但并不一定意味著變得更加危險。
南非醫學協會主席安吉麗克·庫切稱,該變體目前僅引發“輕度疾病”,癥狀包括肌肉酸疼、疲倦,并伴有輕微咳嗽,“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感染者并沒有失去味覺和嗅覺,也沒有明顯的癥狀。”
曾主導阿斯利康制藥公司與牛津大學聯合研發疫苗的英國科學家安德魯·波拉德說,現有疫苗應該能夠抵御新毒株,但具體情況得等今后幾周獲得更多研究數據才能厘清。他27日表示,新毒株“極不可能”重演德爾塔毒株迅速傳播的情況,且相信針對新毒株的疫苗可以“非常迅速”地研發出來。
奧密克戎對中國影響幾何?鐘南山、張文宏發聲
11月28日,鐘南山接受采訪時介紹,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近期在中國香港也發現了病例,“這個變異株很新,雖然分子基因檢測發現,它在受體結合部位有比較多的變化,但是它有多大的危害性、傳播會有多快、會不會使疾病更加嚴重,以及是否需要針對它進行疫苗研發,還要根據情況來判斷。現在下結論為時太早。”
11月28日午間,張文宏也發布微博,回應新變異毒株的影響。張文宏表示,可以判斷,這次南非的變種病毒出現有偶然性,但是是否會對目前的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群免疫構成威脅,需要兩周左右的觀察時間。不過張文宏認為,對中國目前還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中國目前快速響應與動態清零策略可以應對各種類型的新冠病毒變種,新冠病毒再變,還是新冠病毒,“我們可以應對德爾塔,也能應對奧密克戎。”
(據央視、第一財經、南方都市報等)
來源:大河網-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