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草一直都被稱為“軟黃金”,從這個名字里就能看出來,皮草行業曾經商機無限,市場銷售火爆,尤其在東北,一到入冬,大街小巷、城市鄉村,從來不乏穿著皮草的時髦男女。可是到了疫情背景下的2020年,從年初至9月,我國已有上千家毛皮企業倒閉,“軟黃金”鐵定賣不上價了。近日,央視財經頻道對此現象展開了調查。
河北毛皮市場進貨價高于銷售價
據央視報道,河北肅寧縣是全國最大的毛皮交易中心,交易最火爆時一天能達到50萬張(毛皮)。然而,今年以來交易量和交易金額都大幅下滑,每天交易的毛皮量僅有十幾萬張。按照往常規律,八九月一直都是毛皮交易的傳統旺季,但如今卻僅有趕大集那幾天才略顯熱鬧。批發商告訴記者,自2013年起,毛皮價格就開始下滑。2015年到2019年,毛皮價格略有回升,然而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稍有起色的行業跌回冰點。由于許多店鋪都通過拍賣從國外進口毛皮,銷售市場主要是高緯度國家,如俄羅斯、挪威和芬蘭等,外貿的停滯讓毛皮銷售受到了極大影響。
毛皮銷售可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即買即賣,大部分批發商都是去年收的貨,在對疫情沒有絲毫預判的情況下,供大于求,今年的毛皮價格當然不會理想,為了回籠資金,批發商們不得不忍痛虧本出售。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已經進入秋冬,毛皮需求逐步增加,但由于目前外銷近乎停滯,批發商視若救命稻草的國內市場,毛皮整體仍是供大于求。河北肅寧縣尚村京南國際毛皮交易市場總經理李晶說:以往原皮交易市場,全年的流水額在40億元左右,但今年的銷售“旺季”相對比較淡,因為訂單量減少,特別是外銷訂單量取消以后,內銷的訂單量也沒有大幅提升。
養殖戶賣一只貉虧50元
其實自從2013年以來,毛皮行業就漸漸步入寒冬,雖然近幾年略有回暖,但今年的疫情徹底打亂了行業復蘇的腳步。距離河北肅寧縣毛皮交易中心不遠就是張鐵成的養殖場。2003年,在大連做毛皮批發的張鐵成看中了毛皮養殖的高效益,投身其中。張鐵成告訴記者,他目前養的狐貍和貉子合計有5000只。狐貍目前每只僅能賣300元左右,而貉子的價格僅有200元。不算人工,貉子現在成本200元左右,加上人工達到250元左右,狐貍成本在300元左右,現在這個價格售賣都是虧本的,平均一只狐貍、貉子虧50元左右。
由于利潤太低,近幾年來,當地的養殖規模一直在逐年減小,而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河北。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水貂取皮數量為1169萬張,同比下降43.61%,狐貍取皮數量1443萬張,同比下降17.02%。張鐵成告訴記者,前幾年行情好時,養殖戶都會引進優質品種對狐貍和貉進行繁育,但現在養殖不賺錢,養殖戶大都采用自繁自養的方式,而這樣的方式使得毛皮質量難以提升。國內的品質低于進口毛皮,辛辛苦苦養出的狐貍、貉子等更難賣出好價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品質存在差異,毛皮加工企業更愿意通過拍賣會購買國外毛皮。國內的養殖戶銷量更是進一步下滑,造成了惡性循環。目前國內散戶養殖十不存一。
毛皮服飾價格七年降六成
曾經是奢侈品“軟黃金”的毛皮如今現狀慘淡,行業背后究竟有著怎樣深刻的原因?其實很多人都有切身感受,那就是和過去相比,許多人對“穿貂”已經不癡迷了。近幾年毛皮價格的下跌,主要和供需有關。業內人士介紹,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裘皮消費市場,俄羅斯是第二大,隨著俄羅斯經濟市場的變化,整個裘皮消費下滑非常多,可以說總量從100%下滑到20%。短時間內,造成了世界范圍內原材料的供大于求。由于原材料價格下跌,成品服飾的價格也大幅下跌,目前毛皮服飾的價格相較當年高點時降價普遍已超過了60%。現在一件貂皮價格大多在7000元-8000元左右,2013年這個價格得超過2萬元。
曾幾何時,在很多東北女人的衣櫥里,都會有至少一件皮草大衣,俗稱“貂兒”。可是最近四五年,很多人冬天已經不再穿貂皮了。哈爾濱市民夏女士對本報記者說,俗話講,一個東北老娘們,如果衣柜里沒有一件貂,那她的人生就不完整,貂皮常常與金鏈子、玉鐲子、***浪的頭發、尖尖的皮靴一同出現,是女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很多東北男人也喜歡穿貂,“穿小貂,夾小包,開捷達,喝小燒”。但我感覺這幾年,又流行起穿羽絨服了,那天我逛了逛貂皮商城,基本上一萬塊錢就能買下不錯的皮草,現在不少名牌羽絨服也差不多要上萬了吧?反而貂皮干不過羽絨服了。這幾年貂皮不流行也有這么個原因,貂沒那么金貴了,不再是門檻很高的奢侈品,也就是說,有錢沒錢的,誰都能穿貂了,那就讓很多真正的有錢人選擇***了。你說前幾年,一件“入門級”的貂就要上萬,好一點兒的兩三萬,頂配的貂,真的是等于把一臺車穿身上了。而現在,大幾千就可以買到,那這還顯擺個什么勁兒?奢侈品之所以“奢侈”,就在于它的稀缺,在于“人無我有”,才能顯出優越感。要是滿大街人人一件,那還叫奢侈品嗎?鶴立雞群才能凸顯氣質,要一屋子都是鶴,那不都變成長脖子大鳥了嗎?早幾年皮草火的時候,別說中年人,就是那些熱衷時尚的小年輕都愿意來上一件。有錢買貂,沒錢買獺兔,總之“毛毛地”來一身,那感覺仿佛沒誰了。別說東北人,山東也有人愛穿,流行嘛。現在國際上環保主義、動物保護主義越來越深入人心,皮草大衣早就被國際時尚圈拋棄了,這樣的時尚潮流不可避免地會進入國內。如今,走在東北的大街上,很難看到人人穿貂的盛景了。當然,皮草專賣店里曾經火爆的銷售場景也不復存在了。本報記者畢嘉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