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起名超麻煩
北方的小伙伴們肯定都有冬天被靜電電擊的經歷,輕則酥麻一下,重則啪的一聲手指就像被針扎一樣疼半天甚至蔓延到手臂。這種情況在下車關車門、上車給手機插充電頭、在辦公室里從椅子上起身/坐下后摸金屬桌腿或者電子產品***的金屬部位時,給發生得特別頻繁,以至于到了冬天摸哪里都要先鼓起勇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多年以前我在網上買了一個靜電釋放器隨身帶著,遇到可能放電的地方,就拿著釋放器去捅一下。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要么忘了帶,要么嫌麻煩懶得掏出來捅一下;第二個就是,當積累的電壓足夠高的時候,隔著釋放器依然會感受到電擊的酸爽。我需要一個能夠不借助工具,隨時能讓自己不受靜電傷害的***。
電擊的痛感是由于靜電快速釋放時,產生的電流***神經產生的,而且身體積累的電荷越多,與被接觸物的電壓差越大,則放電時電流越大,對神經的***也就越強,痛感自然就越強烈。防止放電刺痛有三種思路:
避免產生靜電——由于冬季空氣濕度小,不同物質間的摩擦必然帶來電荷轉移,因此避免產生靜電是不可能的。讓靜電緩慢釋放——類似油罐車拖一條靜電釋放鏈的原理,讓靜電隨產隨放,避免出現積累后快速釋放,可以有效防止電擊痛感。使用無痛的方式釋放靜電——人體部分部位感覺神經分布少,在無法緩慢釋放的條件下,使用這些部位放電可以降低甚至沒有痛感。首先說無痛方式釋放靜電。人體上肢對疼痛最不敏感的部位就是胳膊肘,胳膊肘那塊皺巴巴的皮膚內部痛感神經分布極少,即使用力掐,也感覺不到什么痛感,是最適合用于放電的部位。如果上衣穿得不多,例如只有一層單衣或者薄毛衣,可以用胳膊肘觸碰桌腿、車門等金屬部位,聽見啪的一聲,靜電就釋放完畢了。但是穿羽絨服等厚衣服的時候,這個***是無效的,可以退而求其次,使用手上神經不敏感的位置放電:手腕背面或指節背面。這兩個部位會有一些痛感,但是相比手上的其他部位要弱得多。指節背面就是我們通常屈指敲門的部位。
無痛方式釋放靜電并不是最好的方案,只是在預料到身體已經有靜電,觸碰物品時可能被電擊的時候,為了降低痛感而采取的措施,更好的***是讓靜電緩慢釋放,這樣就完全沒有任何痛感,而且不存在打火的風險。
緩慢釋放靜電有一定的條件要求,但做起來很簡單:在做容易產生靜電的動作時,手摸接地的導體。
容易產生靜電的動作一般是身體與其他物體會產生大面積摩擦的行為,包括落座、起身、穿衣、脫衣、在塑膠地板上走路等。其中走路和穿衣脫衣由于不方便隨時釋放靜電,更適合使用胳膊肘放電法。
以下幾種是我經常為緩慢釋放靜電而用的,已經用了差不多十年,非常有效:
下車時,先打開車門,然后手扶住車門上窗框再從座椅上起身下車。此時產生的靜電會持續釋放到車體上,下車后再關車門也不會被電擊。上車時動作反過來,拉開車門后,手扶上窗框再入座,坐正后再松開窗框關門。這個動作應該不戴手套操作,如果戴著薄手套,起身和落座過程可能會聽見一連串的啪啪聲,但是由于分為幾次放電,痛感會比較微弱;如果戴著厚手套的話,就先摘掉手套再上下車吧。另外注意,要扶車門上的窗框,不要扶車體上的門框,不然一陣大風,或者其他人關車門的時候,容易夾到手,不要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從椅子上起身前,扶住金屬桌腿(如果有的話)。落座前先扶住金屬桌腿再坐。如下圖,我的辦公桌一角上貼了一塊導電膠布連接到桌腿,這樣,起身和落座時就不用彎著腰扶桌腿了,直接按著桌面就行,就算忘了摸著它落座,也可以坐下后胳膊肘懟一下桌面直接無痛放電。導電膠布,繞過桌面從底下粘到桌腿上了。
最后,如果遞東西給別人又怕電擊的話,可以先行個撞肘禮
如果有更多疑問的話,歡迎跟帖提出,我會回帖說明。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