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大家耳熟能詳。但王致和臭豆腐是怎么來的,卻很少人知道。
話說清朝咸豐年間,在順治門外有一個賣豆腐的叫王致和。王致和世代做豆腐,手藝精湛,他點的豆腐火候恰到好處,不老不嫩。
因為品質好,價格公道,所以大伙兒都愛買他的豆腐,但王致和僅僅靠賣豆腐,辛辛苦苦也賺不了多少錢,最大的收益也就是靠豆腐渣喂豬,一年到頭也能賣出去幾口大肥豬。
王致和除了點豆腐,也會做點豆腐干賣。這天他剛做好豆腐干,把鹽、花椒剛擱完,打碎了在壇子里泡半天兒準備撈出來晾。
忽然起了大風,由墻上掉了塊白灰皮,正掉在壇子里,王致和正想往外掏就聽外邊有人喊:“誰家的豬跑了,快出來追豬呀!”
王致和一聽,嚇了一大跳,那可是他一年的指望,什么也顧不得了,順手抄了塊木板壓在了壇子上,趕緊跑出去攔豬。
原來這天風太大把豬圈的門給刮倒了,豬四處亂跑,王致和好不容易才圈回來三頭,可最大的那一頭怎么也找不著啦。
有人看見說:“往兩邊的菜園子跑了”王致和又趕緊追了過去。
那頭大肥豬鉆進了西門那兒的一個菜園子里,正歡快地拱地里的蘿卜吃。
看菜園子的把豬給逮住,王致和趕到好說歹說,人家就是認死理,說什么也要王致和賠被啃壞的菜地。
王致和哪有錢賠呢,只好不停的道歉,然后答應對方,在這兒干三天活兒抵賬。
就這樣,王致和在菜園子一待就是三天,給對方菜地澆水捉蟲。到了第四天才帶著惹事的豬回來。
家里圈里的豬好幾天沒喂了,餓得亂叫,王致和又趕緊喂豬,這么一折騰,王致和是又累又餓,可家里什么吃的也沒有,這才想起還有一壇剛做好的豆腐干。
沒想到,王致和剛過去掀開木頭板,就有一股臭氣撲了出來。
王致和一踩腳,心說壞了,這么多東西全槽踐了,這可賠大發了!
按照東西壞了,就要扔,可王致和舍不得了,就伸手抓出了兩塊扔到嘴里,先解解餓。
這長毛的豆腐看著惡心,可吃在嘴里,居然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別說還真好吃。
王致和試著吃了一塊,感覺還不錯,又吃了一塊,還是那么香,身體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心想這東西看來吃是沒問題的,索性又拿了幾塊讓隔壁老街坊也都嘗嘗。
大家你一塊兒,我一塊兒地吃了起來,這東西別看賣相不好,可味道都說不錯。而且是聞著越臭吃起來越香,從來沒有過的美味。
大伙兒出主意讓王致和試著做點拿出去賣,也不藏著掖著,干脆就叫“臭豆腐”。因為是小吃食,價格也定的便宜,一個銅錢子兒買兩塊。
這臭豆腐剛上市,就受到老百姓的歡迎,便宜呀,窮人賣兩塊就著窩頭吃就是一頓飯,還好吃,實在太劃算了。
因為這臭豆腐確確實實是獨一份的買賣,所以不光窮人愛吃它,連有錢人家也愛吃它,改改口。
時間一長,這王致和的臭豆腐也出了名,據說后來連西太后老佛爺也愛吃這臭豆腐。隨著更多的人開始***臭豆腐,這種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美食也逐漸風靡了全國。
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傳統文化知識以及人文故事。反正不要錢,多少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