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50克。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薦,每人每天的新鮮水果攝入量在200-350g,大概是小顆的車厘子15粒,大顆的5-10粒左右的量,這樣的食用量一方面既可以滿足身體對車厘子的營養需求,又能避免多吃帶來的健康危害。
另外日常飲食無論是吃車厘子還是其他食物都不能過量,否則都可能造成身體不適,畢竟腸胃的消化能力有限。
車厘子營養又美味,適量食用可以補充營養、美容養顏、潤腸通便、提高抵抗力,但不可以多吃,否則會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車厘子性溫,如果食用過多可能會加重體內的燥熱之氣,從而引起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上火反應。
車厘子富含水分、膳食纖維、糖分、果酸等成分,吃多身體無法及時消化,容易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不適癥狀。
如果一次性吃多了變質或發霉的車厘子,其中的細菌或霉菌毒素會危害身體,引發食物中毒的癥狀,另外車厘子還含有一種叫做氰苷的物質,這種物質本身并沒有毒性,但食用后進入體內可以生成氫氰酸和醛酮化合物,而氫氰酸是有毒的,輕度中毒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中毒重者,呼吸加快、心律不齊、脈搏加快、抽搐昏迷,最后意識喪失,呼吸衰竭而死亡,不過想要達到這個中毒劑量,需要攝入大量的車厘子果核。
事實上正常食用好的車厘子并不會中毒。
雖說吃多車厘子容易氰苷攝入量中毒,但氰苷存在于車厘子的果核當中,平時吃車厘子并不吃果核,因此想要達到中毒的劑量十分困難,而且就算是不小心把核吞下去,人體的腸胃消化能力也不足以破壞車厘子核的硬殼導致氰苷釋放出來引發中毒。
大部分情況下,車厘子中毒更類似于腸胃炎的癥狀,需注意辨別。
車厘子屬于溫性水果類別,吃后會增加體內的燥熱之氣,容易使人出現上火癥狀,如本身體質燥熱易上火的人群或正處于上火病癥期間的患者,最好不要吃車厘子,以免誘發或加重身體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上火病癥表現。
腹瀉人群要少吃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而車厘子汁水豐富,且含有較高膳食纖維,食用后這些膳食纖維進入體內能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含水量更高,腹瀉更為嚴重,因此腹瀉人群忌吃車厘子。
車厘子含糖量不高也不低,對于糖尿病血糖穩定的人來說可以適量吃,但若是在血糖高不穩定期間則不建議吃,否則會影響血糖值,誘發頭暈、惡心、嘔吐、腹部不適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