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橋特定位置和結構在農歷中秋之夜,只要是晴朗的天氣。在文德橋東西兩側的秦淮河中,能看到半個明晃晃的月亮,像是龍抬頭的奇景。文德橋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泮池西側,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后歷代均有修葺,相傳為李白醉酒撈月之地,后世為以示紀念,在橋旁辟建得月臺。
文德橋名稱由來
明萬歷年間,一個姓周的太常寺少卿認為,自嘉靖以來在科舉中南京人很少中試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夷平小衛山建造尊經閣,破壞了夫子廟的風水;二是泮池河水(內秦淮河)西流不息,蓄不住“文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改造夫子廟和應天府學的同時,在作為泮池的內秦淮河上,建了一座木橋以蓄住“文氣”。此橋與武定橋相望,遂取“武定”、“文德”之意,名此橋為“文德橋”。文德橋建成的第二年,南京人焦竑考中了狀元。這當然是純屬巧合,然而時人卻信以為真,“文德橋”之名,因此相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