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國是現在的朝鮮。高麗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封建王朝之一,被朝鮮王朝所取代。高麗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與百濟、新羅合稱朝鮮三國時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包括沃沮和東濊),后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
高麗國的領土范圍:
高麗從建國到統一后三國,再到北拓及與契丹的戰爭,疆域于11世紀初基本定型。1034年到1044年,高麗從鴨綠江口到東朝鮮灣修筑千里長城,作為國界線。1105年,高麗正式在耽羅設置郡縣,納入版圖。1117年,高麗利用遼金戰爭之機奪取保州,改稱義州,取得鴨綠江下游東岸的土地。1258年,高麗東北面的居民歸順蒙古,東北疆域退縮到鐵嶺。1269年,西北面又歸順蒙古,高麗的西北疆域退縮到慈悲嶺。1273年元麗聯軍攻陷濟州(耽羅)后,元朝攫取了濟州的***,為高麗統一后疆域最小的時期。1290年和1294年,元朝應高麗要求,分別歸還了西北面(東寧府)和濟州。1356年恭愍王擺脫元朝控制,同年發兵北拓,不僅占領了過去失陷于蒙古的東北面(雙城總管府),還占領了千里長城之外的合蘭府及江界、泥城,高麗疆域大幅擴展,為朝鮮王朝時期進一步將疆域開拓至圖們江沿岸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