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樣的。
山藥是薯蕷科薯蕷屬植物,其塊莖部分可入藥,同時又富含大量的淀粉,因此也可供食用,而山藥豆是山藥在地下部分形成塊莖的同時,地上部葉腋間著生的部分,也被稱為地上塊莖,其外形呈橢圓形,和山藥同樣是淀粉豐富的食物,兩者的營養價值是一樣的,甚至將山藥豆曬干后其功效作用比山藥還好些。
外觀區別。
山藥和山藥豆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外觀上的區別,山藥其外觀呈長圓柱形,垂直生長,其長可達1米多,斷面干時為白色,莖通常帶紫紅色;而山藥豆一般是橢圓形狀,長1-2.5厘米,直徑0.8-2厘米,顏色多是褐色或深褐色,一般從外形方面可以將兩者進行區分。
山藥入肺、脾、腎經,其主要功效是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直接看功效的話是既不祛濕也不助濕,但由于其補脾胃作用出色,因此可以間接起到輔助祛濕效果。
中醫認為,脾臟有運化水濕的生理功能,脾喜燥惡濕,如果脾陽振奮,脾臟健運,水濕運化功能正常,則人體就不易生濕氣,山藥進食后對脾胃虛弱有一定的改善,如果合理進食山藥的話,對增強脾胃功能會有一定幫助,繼而幫助脾胃正常運行,發揮間接祛濕的作用。
山藥沒有直接的祛濕效果,因此單靠吃山藥來去濕氣效果一般,若想吃山藥祛濕效果好的話,建議搭配有祛濕、利水功效的食材或藥材一起效果會更好,生活中常見的祛濕利水食材如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綠豆等都是不錯的祛濕食材,將這些食材和山藥一起煮了吃能增強祛濕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