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濕氣的情況決定。
1、濕氣在中醫上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姜水是性溫熱的食物,針對寒濕引起的癥狀,可驅寒祛濕,因此由潮濕、寒冷、濕氣侵襲等原因造成的機體寒濕氣過重,出現身體疲乏、舌苔白膩、四肢濕冷、腰背酸痛、大便黏膩等不適癥狀,并由醫生辨證確認是寒濕證者,可以適量飲用姜水幫助祛除體內的濕氣。
2、但若是屬于濕熱型濕氣的話,則不能喝姜水去濕氣,不僅沒有祛濕效果,還會加重濕氣癥狀,可適當食用薏仁、扁豆、冬瓜等其他食物祛濕。
早上飯后1小時喝最佳。
因為早上人體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最好,此時喝姜水有助于快速起到祛濕效果,但姜水過于辛辣燥熱,不適合空腹喝,以免***腸胃,導致腹痛不適,最好是飯后1小時喝,這樣不僅可以暖胃、促進腸胃蠕動幫助食物消化,還能去寒濕,一舉多得。
因人而異。
1、喝姜水去濕氣根據患者濕氣的嚴重程度以及個人吸收能力決定效果,如果自身濕氣較為嚴重,食物吸收效果較差的話,喝姜水去濕見效的時間就比較長,相反濕氣程度比較輕,吸收又好的話,去濕氣效果就比較快,但一般1-3個月都會看到效果,需堅持服用才行。
2、另外除了喝姜水去濕,還可以通過艾灸、拔罐、泡腳、喝紅豆薏米水等去濕,多種去濕***同用,對去濕氣的效果比單獨喝姜水來得更快。
適量喝不會上火。
姜水雖然是熱性的,但達到上火的程度,需要的量比較大,一般每天早上喝一杯姜水,約200毫升,放3-5克姜,是不會使人上火的,但若是放的姜量比較多,喝的次數也多,則容易使人出現面紅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身熱煩躁、尿少便秘等上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