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男子發式比較放飛自我,頭發都是散開的,都稱為“披發;唐朝宋朝時期男子流行帶幞頭,類似于帽子,半束的發型,一般是未成年人用這種發型;遼金元三個朝代,流行游牧民族特有的髡發留辮,就是將頭頂的頭發剃除,只留下兩鬢角和這前額頭少量的頭發擰在一起辮成小辮。
1、披發
上古時期,男子發式比較放飛自我,頭發都是散開的,都稱為“披發。直到周朝時期,確定了禮法的存在,發式也是做了硬性的規定,成年男子要綰髻束發,也就是把頭發梳到頭頂,綰成發髻束起來。
2、帶幞頭
唐朝宋朝時期男子流行帶幞頭,類似于帽子。唐代的幞頭是圓頂形的,兩腳下垂,有點像兔子的耳朵。宋代的幞頭是平頂形的,兩腳平直,很長很長。古裝劇里面也有看到半束的發型,看起來很飄逸,一般是未成年人用這種發型,比如說《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是這樣的飄逸的發型。
3、髡發留辮
遼金元三個朝代,流行游牧民族特有的髡發留辮,就是將頭頂的頭發剃除,只留下兩鬢角和這前額頭少量的頭發擰在一起辮成小辮。清朝的髡發留辮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在清朝初期的時候他們的辮子細而短,中后期才是粗長的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