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接譜是指將新添男丁記入族譜(家譜)中。上譜當日大人會帶小孩回到原本的村落或家族中,買個大爆竹,需要從放族譜的地方鋪到宗祠,這代表著接譜。隨后在宗祠中準備好桌子和凳子、茶水和果子(餅干、花生、糖等)、好煙,點好大蠟燭,譜到了宗祠就由寫譜的人把小孩的名字、生辰八字寫到族親下方,排行論輩。
家譜的歷史淵源:
民間可見的祖傳家譜很多都出自明清時期,但是,明清兩代家譜造假現象卻是絡繹不絕,一些姓氏家族為了抬高自己的門第和郡望,習慣于與名人扯上關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不少家譜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為自己先祖。舊時甚至出現過所謂的職業“譜師”,專門幫人在修譜時添入名臣名人作為“先輩祖宗”。這種族譜造假的行為,自欺欺人,顛倒基本事實,即是對先人的極不尊重,甚至是侮辱,也不利于家風的傳承。為了提高家譜的“產量”,“譜匠”創造的家譜都有一定的框架和模式,比如“譜匠”習慣于用華美的詩詞歌功頌德,也喜歡把家譜中的先祖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名人,這也是他們認知中最古老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