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是測量骨骼內礦物質含量的一種***。骨礦物質含量高的人,患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較低。
進行負重運動,包括跑步可以顯著增加你的骨密度。但是,如果跑得過多,有可能會減少你的骨礦物質含量,增加健康風險。
當你進行負重運動時,你的肌肉可以透過拉動骨骼來幫助身體承受活動時的壓力。反之,這種牽引效應促進了骨骼密度的增加。如果你從年輕時就開始增加骨骼密度,那么,也就可以大幅度降低骨質疏松癥的風險。
除了跑步外,常見的負重活動包括:爬樓梯、散步、劃船、低沖擊有氧舞蹈和舞蹈,皆是不錯的選擇。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負重運動的次數、強度和使用身體部位所造成的沖擊,會對骨密度的增加有直接影響。
低沖擊運動的影響,包括步行所產生的身體沖擊最小、骨密度流失最少,甚至沒有變化。另一方面,劃船雖會產生明顯的骨密度增加,但只在下脊椎部位。與劃船相比,跑步似乎能產生更高的骨密度,另外就是騎自行車或游泳等其他選擇,這些對于腿部骨骼的健康特別有幫助。
研究指出,適量跑步對骨骼健康會產生最有利的影響。
每周跑20-30公里的跑者們通常屬于這一健康類型。然而,經常超過前述活動量的跑者會永久性地升高血液中的皮質醇水平,皮質醇是一種腎上腺激素,它將有損骨骼健康。事實上,每周跑90公里的運動員,其骨密度水平甚至低于完全不運動的人。
每周跑20-30公里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
隨著時間的流逝,你的身體會逐漸適應跑步或其他負重活動的壓力,骨骼密度的增加會逐漸減少。
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建議可逐步增加每周活動量,直到達到最大的有益水平。
為了增加身體其他部位的骨密度,可以將跑步與其他負重運動結合起來,一旦你建立了運動程序,每兩到四周更換一次,就能夠幫助身體帶來新的有益壓力,并協助骨密度改善。
如果你已經患有骨質疏松癥,建議選擇低強度的運動,并在開始運動前,咨詢相關***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