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要的情況下不可以出去。
根據相關的疫情防控規定,在居家隔離期間,是不允許外出的,即使有綠碼的情況下,也要做好相關的居家隔離工作,如必須外出,像出現身體不適,需盡快就醫這種,需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外出,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去人群密集場所。
根據情況決定。
因為是否需要隔離是根據個人有無感染病毒風險來定的,如近14天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人員,經***人員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等都需要采取居家隔離,而不適根據健康碼的顏色來定,而且健康碼的顏色是依據通行數據定的,可能還未及時更改,因此根據各地的防疫政策,如果通知要求要進行居家隔離,則必須居家隔離。
居家隔離觀察期限為被觀察對象與疑似感染者末次接觸后14天、離開集中隔離場所及出院之日起14天,待居家隔離人員隔離期滿后,由屬地醫務人員檢查確認并報鄉鎮(街道)聯防聯控領導小組同意后即可解除隔離。
1、居家醫學觀察者最好單獨居住,如果條件不允許,選擇一套房屋里通風較好的房間作為隔離室,保持相對獨立。隔離人員的房間應該與其他家庭成員生活線路不交叉,選擇的房間應通風良好,下風處為宜。
2、在相對獨立的隔離室放置桌凳,作為非接觸式傳遞物品的交接處。
3、房間不建議使用空調,尤其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間共通的中央空調。
4、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5、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6、如實回答社區及醫務人員的健康詢問;積極配合醫務人員每日上、下午各一次體溫測量并做好記錄;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做好從隔離開始第3天和第14天的核酸檢測工作。
7、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的接觸,保持房門隨時關閉。如條件不具備,請戴好口罩并至少保證一米以上的距離。生活用品與其他家庭成員完全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8、隔離人員與同住的家人均應佩戴口罩,避免密切接觸。佩戴新口罩前、處置完使用過的口罩后均需要及時洗手。
9、注意開窗通風,使室內空氣直接與室外空氣交流。
10、保持充足的休息,食物要清淡、多樣化,保證營養充足。
11、用過的紙巾、口罩及生活廢棄物丟入專門的帶蓋垃圾桶內,交由每日上門測溫的醫務人員專門處理。垃圾桶要每天清理消毒。
12、及時做好物品和家庭常用部位的消毒,可使用消毒劑擦拭、清洗等。
13、出現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癥狀,務必及時反饋給每日上門測溫的醫務人員。
14、被觀察者如確需被照看,應固定一個身體健康狀況好且沒有慢性疾病的家屬。
15、與被觀察者接觸,或進入被觀察者房間,都應佩戴口罩。口罩要及時更換,佩戴前和摘取后都要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16、不要直接接觸被觀察者的分泌物,特別是痰液和糞便。使用一次性手套處理被觀察者的衣物、尿便和其他廢物,摘掉手套后也需要洗手。
根據當地防疫政策要求而定。
行程碼綠碼帶星號表示過去14天訪問過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等或高風險區域,但這并不意味著實際訪問過這些中等和高風險區域,一般情況,只要確認未曾去過中高風險區域就不需要隔離,同時也可正常通行。
但如果曾經到過中高風險區域,對高風險地區人員,一般實施14天集中觀察和7天健康監測;對中風險地區人員,一般實施14天居家觀察和7天健康監測,不具備居家觀察條件的,一律實施集中觀察。
不過疫情特殊期間,部分地區對于綠碼帶星號人員一律采取隔離措施或者是要求原路返回,所以不同地區防疫政策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同,建議在出發之前提前了解好當地的政策要求,根據目的地的防疫政策要求采取相關的出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