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有以下不同:適應病毒類型、適用群體、先后順序不同。
醫學隔離一般是針對甲等流行傳染病進行的隔離措施。
居家隔離主要針對乙類傳染病進行的隔離措施。
醫學隔離對疑似病例完全與外界隔離,只有專職的醫務人員消毒后方可入內,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和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工作。
居家隔離采取居家隔離措施的人并不僅僅是疑似病人,還應包括可疑病人和密切接觸者(密切觀察,但不限制活動)。
對居家隔離期間出現發熱或呼吸道癥狀者,在采取有效防護條件下,應立即送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醫學隔離治療。所以居家隔離是醫學隔離的前序作業。
居家隔離的前序作業有很多,比如醫學檢查、自我隔離等等。
建議不要出門。
居家隔離對象應相對獨立居住,盡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做好醫學觀察場所的清潔與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觀察期間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可以開窗。
居家隔離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居環境,經常開窗通風,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新鮮空氣里有充足的氧氣,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能夠減少室內的細菌、病毒,有利于身體健康。
居家隔離并不是簡單地待在家里,需要注意下列事項:
每天兩次測量體溫,早上起床和晚上8點左右。一旦出現任何癥狀,包括發熱、寒戰、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頭痛、乏力、肌肉酸痛、關節酸痛、氣促、呼吸困難、胸悶、結膜充血、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疼等,要立即向當地的衛生健康部門報告,并按規定送定點醫療機構診治
盡量單獨居住或獨處一室。碗筷等餐具單獨存放,不與家人交叉使用,食用飯菜與家人分開。使用的餐具應使用洗滌劑和流動的清水清洗,不需直接丟棄。
隔離房間應保持勤通風,每天早晨起床后,上午10點左右,下午3點左右和晚上6點左右各通風一次,每次半小時。家里廚房和其他成員房間每天至少通風一次。
飯前便后用流動的水洗手,保持雙手清潔;使用普通家庭消毒劑,至少每天清潔、消毒浴室和廁所一次。用60-90攝氏度熱水和洗衣皂清洗病人衣物、床單、浴巾、毛巾等物品,然后晾曬干燥。
日常生活盡量最小化,與同住家人近距離(小于1米)的接觸應佩戴符合要求的醫用口罩,使用過的口罩及時裝入塑料袋,密封存放。
隔離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應及時清理,使用消毒液噴灑消毒后再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