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是指:“水、火、鳳、地”四種元素,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語,出自《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佛教以地、水、火、風四大為構成物質的元素。意思是:構成一切萬物的元素都非實有,無自性。四大的觀念是人類對于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
四大皆空出處
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譯《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詞話》第六十五回:“一心無掛,四大皆空。空苦苦,氣化清風形歸土。”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一回:“胞胎渾沌,沒甚姓名(出家后,不姓在家姓,法名姓:釋)。她信奉佛教,自覺心無牽掛。”
文獻釋義
1“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
2“指宇宙間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內都是虛幻的。
3“謂世間萬事皆虛,并不存在。”
4“佛教用語。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