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焦慮癥(Gender Dysphoria)又稱社會性別焦慮癥、性別認同障礙、性別認同困惑、性倒錯及易性癖。這一名詞是用來界定那些生理上是男人,但其內心感覺自己是女人,或一個生理上是女人,但其內心感覺是男人的情況。基本信息中文名性別焦慮外文名Gender Dysphoria別名社會性別焦慮癥癥狀性別躁郁癥狀性別焦慮癥屬性別認同障礙,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并為此產生不舒服或焦慮的感覺,征狀可在幼年開始出現,例如拒絕穿著其性別的典型服裝,或不喜歡參加同性別者常玩的游戲或活動,并隨年紀增長而越發(fā)強烈。其成因暫時未明,但有研究指出可能與胚胎期的生理發(fā)展有關。形成原因中小學女教師過多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過于突出的女性氛圍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不利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失誤是造成性別感錯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現在,中國的大部分家庭子女為獨生子女,將男孩當女孩養(yǎng)和女孩當男孩養(yǎng)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致使有些男孩長大了行為類似女生,經常遭人嘲笑,要經過艱難的抵抗,才能回復“正常”。性別角色是以性別為標準進行劃分的一種社會角色,它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如人們要求男性行為體現出陽剛之氣,女性行為表現出陰柔之美。雖然男女性別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性別角色卻是從兒童時期受到成人影響、教育的結果。而對孩子性別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孩子的
健康成長的。結果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別角色的錯位,帶給孩子的將是心靈的扭曲和傷害。主要表現最主要的癥狀是“性別躁郁”(gender dysphoria),是指對于自己本身的性別感到非常不舒服的情況。有些人覺得他們的生理性別與他們的心理認同并不一致;有些人通過穿衣和化妝,來按照自己認同的性別打扮自己;還有些人通過激素和外科手術改變外形。兒童、青少年或成人都可能表現出性別認同障礙,而男性的發(fā)病率比女性高。性別焦慮癥被認為是一種心理疾病,多數患者在青春期前就會表現出性別認同障礙的癥狀。在青春期后期或成人時期,約有四分之三的男性患者會出現同性戀或雙性戀傾向。剩下四分之一的男性患者,多數仍為異性戀。還有一小部分青少年和成年患者會堅持改變性別。診斷標準一般診斷 沒有具體的檢查可以證明某人是否患有性別焦慮癥。精神健康專業(yè)人員可以根據一定標準做出診斷。這些標準包括:1.堅持認為自己屬于另一種性別,包括穿著另一性別的服裝、采用另一性別的生活方式2.至少有兩年堅持認為自己的生理性別“錯誤”3.沒有性發(fā)育障礙(DSD)的癥狀4.由于性別轉換傾向,在日常社會生活或工作環(huán)境中感到焦慮、痛苦。兒童患者診斷對于兒童來說,必須出現至少以下四種癥狀才能做出患病診斷:1.一再堅持他或她是另一種性別或非常想改變性別2.在玩耍時,總是喜歡扮演另一種性別或一直幻想成為另一種性別的人3.非常愛玩有嚴格性別區(qū)分的游戲4.非常喜歡異性朋友和玩伴5.患病的男孩總是堅持要穿女孩的衣服6.患病的女孩總是要把自己裝扮成男孩治療方法
一般選擇接受心理療法、荷爾蒙療法和手術治療。對于患有性別焦慮的兒童,建議對患者及其家人進行心理治療并輔以社會及物理干預療法。患有性別焦慮的兒童可能會抑郁、焦慮或出現分離焦慮的癥狀。青少年患者則有可能陷入抑郁、產生自殺的想法或有試圖自殺的行為。心理治療應著眼于增強患者的自尊和治療相關并發(fā)癥。性別焦慮癥可以通過正規(guī)醫(yī)院來醫(yī)治,無需變性。美國心理學協會的信息顯示,變性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抑郁、焦慮、自殺、自虐,但卻很少尋求治療。如果不治療,性別認同障礙能引發(fā)情感抑郁或其他疾病,對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人際交往都會產生嚴重影響。經過治療,患者可以過上穩(wěn)定正常的生活。病例英國男孩Daniel就患有性別焦慮癥,只不過他的歲數有點驚人,3歲的他就開始討厭做男孩,甚至想拿剪刀自己做手術。這著實嚇壞了32歲的母親Kerry McFadyen。Kerry McFadyen表示兒子當時在浴室洗澡,看著自己的身體很不開心,然后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找來了一把剪刀,當Kerry McFadyen發(fā)現時,Daniel已經一手舉著剪刀,一手攥著陰莖了。Kerry McFadyen盡力保持冷靜,詢問兒子為什么要這么做。Daniel稱剪掉陰莖,他就可以變女孩了。Kerry McFadyen告訴兒子不能傷害自己身體,然后給了兒子一個xxx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