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勄噍僮拥墓πc作用,以及青葙子的功效與作用視頻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清肝散風(fēng)治頭痛用于風(fēng)熱頭痛,癥見面紅頭痛而眩、或頭痛如裂、目赤口渴及肝陽頭痛癥見頭痛而眩、血壓偏高等,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可與夏枯草、菊花、桑葉等同用。
2.清肝明目:用于肝經(jīng)風(fēng)熱流淚,即見風(fēng)流淚、目赤口干者,可與菊花、桑葉等同用。
3.清熱燥濕:用于皮膚瘙癢、風(fēng)疹、皮火,可與荊芥、防風(fēng)、蟬蛻等同用。
拓展資料:
一、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無毛。莖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綠色或紅紫色,具條紋。單葉互生;葉柄長2-15mm,或無柄;葉片紙質(zh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外形,長5-9cm,寬1-3cm,先端尖或長尖,基部漸狹且稍下延,全緣。花著生甚密,初為淡紅色,后變?yōu)殂y白色,穗狀花序單生于莖項或分枝頂,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3-10cm,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質(zhì),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紅色,披針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狀,花藥紫色。胞果卵狀橢圓形,蓋裂,上部作帽狀脫落,頂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內(nèi)。種子扁圓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二、配伍應(yīng)用
1.配決明子二藥皆苦寒,入肝經(jīng),清肝明目。二藥相伍,共增藥效,用治慢性葡萄膜炎,視物模糊、眼前有暗影浮動者。
2.配桑葉、菊花:三藥均入肝經(jīng),清肝明目,桑葉和菊花又具疏風(fēng)之長,三藥合用疏風(fēng)清熱,外疏內(nèi)清,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大增清肝明目之效,漢肝經(jīng)風(fēng)熱之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有奇效。
3.配夏枯草、梔子青葙子與夏枯草皆入肝經(jīng),清肝火,梔子清瀉三焦之火是其所長。三藥相伍,清上至下,清肝熱之功倍增,用治肝熱所致的目赤腫痛、羞明多淚最宜。
4.配生地、玄參:青葙子有清肝、鎮(zhèn)肝之功,生地和玄參均有清熱養(yǎng)陰之長,三藥相伍,清肝火而養(yǎng)陰,治陽并治陰,是以陰中求陽,用治陰虛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頭痛最效。
5.配密蒙花:二藥皆入肝經(jīng),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而密蒙花味甘,甘以補血,肝血足而諸證無不愈矣。二藥相須為用,可大建奇功,用治肝熱眼病無不宜。
在農(nóng)人眼中,青葙草不過是一種田間害草,殊不知在中醫(yī)里面,這種植物的種子卻是一味助人養(yǎng)生的良藥。藥用植物學(xué)種稱這種植物為青葙,其子入藥,名為“青葙子”。
在古代本草著作之中記載:
青葙,即雞冠花之同類。其子苦寒而滑利,善清肝火、滌郁熱,為目科風(fēng)熱肝火諸癥之良藥,久服有明目之功。
著名的醫(yī)學(xué)大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之中也有記載說:目者肝之竅,唇口青者,足厥陰之癥也,古方除熱亦多用之,青葙子為厥陰藥,用之治目,往往有效。
可見這種常被人們忽略的野草,入藥確實有較好的清肝火、滌郁熱而明目的作用,如今人們用之養(yǎng)生的話,對身體健康也是大有裨益。
1、青葙子其性滑利,可清肝火郁熱。
青葙子入藥屬于苦寒之藥,其藥性滑利,善清肝火郁熱,對于肝火旺盛、肝熱郁積等情況服之往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而現(xiàn)代人不管是因為生活、工作之壓力,還是熬夜、起居不規(guī)律等原因,都會很容易出現(xiàn)肝火旺盛之狀。再加上生活瑣事的煩擾,難免會讓人肝火內(nèi)動,郁熱燥煩,而觀青葙子之功效,頗對此癥。
在農(nóng)村一些地方,人們就直接采摘青葙的幼苗當野菜吃,或是拌面清蒸、或是水汆炒熟,不僅口感極佳,也有養(yǎng)生良效。
而用其子泡茶飲用,更是具有清肝火、除郁熱的作用。或是同菊花、木賊、谷精草、夏枯草等同用煎湯內(nèi)服,其清肝中郁熱之效更佳。
還有一些中醫(yī)食療典籍之中也有記載說,用青葙子15g左右,同一只雞的肝臟同煮,連湯帶雞肝一起食用,可起到很好的清肝熱而養(yǎng)肝的作用。
2、青葙子善解目疾,可退眼翳而明目。
中醫(yī)自古就有“肝開竅于目”之說,凡肝熱旺盛而上炎于頭部的時間,多會引起眼科疾病。比如人們肝火旺的時間就容易出現(xiàn)眼球泛紅、目赤疼痛等情況,或是感覺眼中生翳,看東西有黑點、模糊不清等情況。
而對于上述情形,使用青葙子入藥多能有效緩解。古人就常用青葙子和決明子、夏枯草之類的藥草同用來做清肝火而明目的茶飲,服之有較好的退翳而明目的作用。
生活之中還有一部分人的眼睛則會出現(xiàn)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這類人群白天眼睛并無不適,但到了晚上就會出現(xiàn)“夜盲”之癥,完全看不清東西。對于此類疑難之疾,中醫(yī)就用青葙子同石決明、蛤蚧粉、熟地黃、菟絲子、蒼術(shù)等藥材配伍使用,可起到較好的明目之效。
青葙子有清肝火、祛風(fēng)熱、明目、降壓之功效。
青葙子,是青葙的種子,不是狗尾巴草籽。
青葙,是莧科青葙屬植物。
青葙,是一年生草本,高0.3至1米,全體無毛;莖直立,有分枝,綠色或紅色,具顯明條紋。葉片矩圓披針形、披針形或披針狀條形,少數(shù)卵狀矩圓形,長5至8厘米,寬1至3厘米,綠色常帶紅色,頂端急尖或漸尖,具小芒尖,基部漸狹;葉柄長2至15毫米,或無葉柄。
花多數(shù),密生,在莖端或枝端成單一、無分枝的塔狀或圓柱狀穗狀花序,長3至10厘米;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3至4毫米,白色,光亮,頂端漸尖,延長成細芒,具1中脈,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圓狀披針形,長6至10毫米,初為白色頂端帶紅色,或全部粉紅色,后成白色,頂端漸尖,具1中脈,在背面凸起;花絲長5至6毫米,分離部分長約2.5至3毫米,花藥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長3至5毫米。胞果卵形,長3至3.5毫米,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內(nèi)。種子凸透鏡狀腎形,直徑約1.5毫米。花期5至8月,果期6至10月。
種子呈扁圓形,少數(shù)呈圓腎形,直徑1~1.8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光亮,中間微隆起,側(cè)邊微凹處有種臍。表面于放大鏡下觀察可見網(wǎng)狀紋理,種子易粘手,種皮薄而脆。氣無,味淡。以粒飽滿、色黑、光亮者為佳。
生長習(xí)性
青葙喜溫暖,耐熱不耐寒。生長適溫25到30℃,20℃以下生長緩慢,遇霜凋萎;高于30℃,其產(chǎn)品品質(zhì)較差。青葙屬短剛植物,在秋季高溫日照條件下易抽薹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吸肥力強,以有機質(zhì)豐富、肥沃的疏松土壤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有一定的抗寒力和耐旱力。喜生于石灰性土壤和肥沃的砂壤土,在粘性土壤中也能生長,但速度緩慢,在低洼積水的地方容易爛根。對二氧化硫,氟化氫及氯氣適應(yīng)性較強。具有生長緩慢、壽命長、干粗枝柔、葉圓根露、枝間易愈合、極易造型等特點,是***盆景的好材料,也可作切花,瓶養(yǎng)花時間長。適宜園林種植。
地理分布
產(chǎn)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甘肅、陜西及河南,生于海拔20至1500米以下平原、田邊、丘陵、山坡。
有擴散瞳孔的作用。水煎液對正常家兔眼內(nèi)壓有顯著的影響,有降低眼壓的作用。(二)降壓對動物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青葙子干粉能顯著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的時間。
好了,青葙子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青葙子的功效與作用視頻、青葙子的功效與作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